股票质押应利器善用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徐金忠 2018-01-31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当前的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股东股权质押,多数时候已经和高位质押、高比例质押、平仓风险、杠杆买壳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在很多人看来,近年来,A股市场上,股票质押喜讯少、坏事多。当然这样的认识是相当片面的,股票质押为满足上市公司股东的融资需求等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属于A股市场的一大融资利器。

客观而言,A股市场上的股票质押比较普遍,上市公司的股东把自己手中的股票,甚至是一些有限售期的持股,通过股票质押,融得资金,将相对较为固化的股东持股转化为更为灵活的押出资金。如果全面去看A股市场上的股票质押案例,确实在市场非理性下跌之际,部分机构或个人出现过比较“吃紧”的情况,但更多的上市公司股东和券商都较好地控制了股票质押的风险,对质押比例和质押率都有相应的控制。全方位审视“股票质押”,该业务是券商机构业务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券商机构有实力、且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打造这一业务。

不得不说,近年来,部分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确实逐渐偏离“定位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上市公司股东融资需求,对证券公司和推进业务转型具有积极意义”的初衷。

仅就偏离“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上市公司股东融资需求”这一方面来看,近年来上市公司股东频频出现滥用股票质押这一融资工具的情况:高比例股票质押频现,不少上市公司股东动辄全部质押持股,而且需无缝对接、滚动质押才能填满其质押融资的“欲壑”;而观察押出资金的去路,不少上市公司股东将资金继续在二级市场流转,甚至出现杠杆买壳,再通过股票质押继续加杠杆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情况;正因为股票质押与二级市场股价表现密切相关,上市公司股东在股票质押当口,对二级市场股价表现的欲望强烈,屡屡出现质押和再质押之时的股价异动等等。

再来看证券公司的股票质押业务,作为券商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各家机构纷纷争先恐后、加大投入,希望占得业务发展的先机。确实,较低的折扣率、有上市公司股东的股票做质押、一旦触发警戒线就可以让质押方补充质押,在这样的条件下,上市公司股东股票质押业务的确是很具吸引力。于是乎大家蜂拥而上、席卷市场。但是,渐渐地必要的风险控制逐渐远去,对上市公司股东股票质押比例、财务状况、质押目的、资金流向的把控开始缺失,大有“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势,认为把控风险、引导资金流向的责任和义务不在自己,“上市公司股东自己会控制风险的”的想法变得自然而然。

就这样,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在中介机构的放任和部分股东的有意违规操作下,渐渐生出风险来。在此前市场非理性下跌之际,千股跌停显露出股票质押的系统性风险;如今,当一些个股出现“崩塌”式变故时,股票质押更是危如累卵甚至是一击便溃、陷入风险的泥淖。行业自律和自我调整的功能既然出现失灵,监管的跟进也成为必然了。于是,股票质押新规降临并且层层加码,推动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回归本源、管控风险。

让人欣慰的是,在监管部门强势介入同时,更多负责任、有担当的券商机构已经行动起来,让风险控制居前一步,全面梳理和管控股票质押业务,对一些事实性存在危机和纠纷的股票质押业务,或是尽快清理或是通过司法途径维权。这些举措,已经使得包括上市公司股东等在内的股票质押生态发生变化,风险意识的强化,正在让股票质押各方审视自己的行为以及权利和责任。

可以预言,在管控风险的前提下,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能回归本源,走向高质量的发展之路。上市公司股东合理合法地质押其股份并善用融得的资金,券商机构合乎风险管控、合规合法地操作股票质押业务,实现业务创新转型。一旦对股票质押利器善用,上述正本清源、有序发展的图景定将降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