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7月13日发布2018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03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其中,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4万亿元,同比多增3054亿元;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其中,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902亿元;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7.02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1.1个百分点。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6月份信贷新增1.84万亿元,增速小幅反弹0.1个百分点至12.7%,反弹符合预期,规模甚至小幅超过市场预期。这也表明之前央行所实施的定向降准等一系列结构性引流政策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信贷投向结构仍存在优化空间,数据显示6月份新增居民贷款达到7004亿元,而企业贷款为9538.81亿元,居民贷款占比依然较高,并且7004亿元中有4634亿元为居民中长期贷款,是上半年第二高单月新增量,甚至超过近两年楼市调控年份的大多数月份的单月新增规模。因此,在货币政策结构性向松调整的背景下,更应关注流动性的实际去向。
继5月份社融规模环比大幅下滑之后,6月份社融表现依然疲软。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覃汉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非标融资持续收缩,6月份“委托信贷+信托贷款+未贴现银承”合计减少6915亿元,同比多减少9135亿元,成为社融主要拖累项;另一方面,债券一级发行边际回暖,当月企业债融资规模从负转正,增加近1300亿元。权益市场相对低迷,而股票质押风波未定,股票融资增量仍不高,当月仅为257亿元左右。
“外部不确定性可能增加国内部分企业压力,未来货币政策仍会针对企业部门进行定向支持。”陈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