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信息不对称不但是经济学领域讨论的重要命题,而且也广泛进入了公共政策关注的视野,甚至成了很多人日常对话中的常用词组。尽管如此,国内知名经济学者、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却指出,信息不对称问题丰富的含义被我们低估了。这不仅反映在经济学教学中,更表现在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不对称影响经济政策的深远程度。
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政策
信息不对称会以欺骗、偷懒、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敲竹杠等方式呈现。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曾论证过二手车交易市场因为存在很难解决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影响市场规模扩大的实例。很多较高品质的二手车不会出现在这一市场,反过来,无论多么低价的二手车,往往也都存在购买者没有预计到的问题。可通过重复交易来解决诸如二手车交易市场突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这种方式多限于规模较小、交易双方有着密切关系的市场。另外,也可通过第三方背书,或增加产品的附加成本。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内,很多新创企业及过去仅仅服务所在城市的企业,都逐渐走向了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为了吸引消费者并说服他们相信产品的品质,总会在广告中将企业或产品获得国家级、省级质量认证或驰名商标作为主要卖点。许多企业在主管部门出台强制性三包规定以前,也制定了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措施;在国家立法后,又在法规期限基础上进一步延长质保期。这些做法都在增进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
薛兆丰在《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还介绍了其他两种颇为常见的建立信任的办法。一种是以沉没成本取信于人。例如,高规格的酒店,会在地毯、器皿、床单、毛巾上印制、印刻酒店名称以及LOGO,这些带有名字和图片的物品很难进入市场二次销售,意味着酒店开办者愿意为积累声誉而付出沉没成本。又如银行业企业,往往为了取信于人,将总部、大型分支机构设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段。有趣的是,薛兆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酒文化,其实也是为了取信于人,喝酒者以主动喝下超过自身酒量的酒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表明会重视与对方的关系。当然,随着社会信任体系和机制的完善,这种做法不再通行了。
另一种思路是给出人质或抵押。古代国家之间结盟,会交换王室成员作为人质。而在当代社会,抵押物往往能促成原本无法达成的借贷、融资等交易。
地理位置也是稀缺品
或许是因为这本书是薛兆丰在知识付费平台开设的深受国内读者和网友欢迎经济学课程精选汇编而成,所以极富趣味。薛兆丰擅长以经济学知识、原理来解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以及人们关注的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本书就梳理出几个重要的经济学核心概念,如稀缺、成本、价格、交易、信息不对称、收入等,引入经济学理论典型的案例,让经济学概念与原理在不同情景下得到校验。
大多数人对经济学的了解,往往是从亚当·斯密等人开始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了分工的重要,指出哪怕天生禀赋相同,只要专注细分领域生产,就能提高效益。这一简单的观念,奠定了近代以来全球贸易与合作的基石。薛兆丰在书中引领读者回顾了分工协作原理,指出国际贸易问题上过分强调贸易顺差和逆差,其实都属于没有弄清比较优势的表现。因为某一国家在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多数情况下确实会呈现出顺差逆差关系,但现实贸易环境从来就不止于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联系。即如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为例,虽然中国向美输出了纺织品等工业品,呈现一定幅度的顺差,但如果将意大利纳入贸易分析结构就可以看到,意大利向中国出口皮具,又从美国进口电脑,这意味着三个国家都专注于目前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都能从中获益。
薛兆丰分析认为,“人本理性”不能作为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同样,“人本自私”也并不完全成立。经济学应当建立在稀缺的基础上,才能稳固而令人信服。薛兆丰是这样解说稀缺的:稀缺是一个基本事实,“是人类始终面临的基本约束”。要理解稀缺,我们会马上想到化石能源、森林资源等有形资产都是有限的,而互联网时代的注意力稀缺,也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共识。薛兆丰补充说,其实地理位置也是稀缺的,虽然我国以及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巴西等国地域辽阔,但经济活动还是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特大城市中,这些城市在地球仪、地图上只有针眼那么大。在这些城市,地价很贵,城市空间接近饱和。这些都说明,虽然土地、空间总体上并不稀缺,但地理位置是稀缺的。
那么,怎么理解投资与消费?薛兆丰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我们生活方式中的许多选择,就分为投资与消费,比如健身、“充电”,就是对自己投资,而旅行、购物等,当然归于消费。这其中,很多选择究竟属于投资还是消费,并没有截然区分的标准。比如我们选择去旅行,为自己留下美好回忆,这也可以归于为未来投资。谈到投资与消费,我们总是会强调要保持必要的平衡。其实在生活中,一个人选择到底吸烟还是不吸烟,健身还是不健身,往往取决于自己有怎样的未来预期。“过去生活普遍贫困,人均寿命比较短,人们看不到未来,及时行乐就显得比较重要,抽烟的人就比较多”,今天的人们寿命预期大大提高,所以消费观发生了改变,愿意克制自己,以使自己在未来获得更好的享受。这才是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吸烟率大大降低,而到健身房锻炼成为时髦的根本原因。
如何走出交易费用太高的困境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引入了大量社会热点事例。薛兆丰非常犀利地批驳了许多社会问题上有代表性却产生显著误导的观点,这些批驳分析内容对于读者进行相关的经济学思维训练可以带来帮助。比如,在谈到正确理解成本问题时,薛兆丰举例说,很多人经常说,物价贵是因为中间商在其中赚了太多钱,认为如果直接由消费者与供应商联系,就可以让商品降价的观点完全没有道理,也不具备逻辑——因为持这种错误观点的人只看到了货币成本,而没有看到其他成本。如果每个消费者都绕开中间商,直接去农地买每一种水果和蔬菜,以及肉类,购买成本确实降低了,但交易成本将上升到一个天文数字。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出版《寂静的春天》唤起了世人的环保意识,半个世纪以来,关心空气污染、雾霾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城市雾霾的重要来源除了工业废气、建筑扬尘,就是汽车尾气。这也引发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说法,即没有汽车的时候,城市、农村的空气都非常清新。薛兆丰驳斥了上述说法。汽车出现、普及以前,近代城市使用马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城市街道上大量堆积了大量马粪,并经晒干又被车轮碾过,成为四处飘散的马粪末,腐蚀着人的眼睛、皮肤和衣服。在汽车被发明并普及的时候,当时的人们在欢呼,终于可以摆脱马粪的污染了,可以在没有马粪的空气中自由呼吸了。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经济、社会以及生活质量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善,而不是变得越来越差。薛兆丰列举的另一个例子是,以前的人们,早餐吃的油条用报纸来包,报纸上有含铅的油墨,对身体极其有害,损害程度比今天的塑料袋更严重。
薛兆丰引述科斯定律分析认为,我们在看待污染问题时,要用持平的眼光,注重用经济学的稀缺概念去分析探讨,在现代化生活和环境污染之间取得平衡。
在许多社会热点问题中,都会出现交易费用的概念。按照经济学家张五常的定义,一个人的社会不存在,而多个人的社会所存在的成本,都叫交易费用。我国大中城市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陆续建造的居民楼都没有配建电梯,如今不少居民年纪大了,希望能加装电梯。但这个协商过程往往非常困难,因为加装电梯给不同楼层带来的收益不一,而电梯给住在隔音效果不好的低楼层居民的干扰也很显著,这就使居民之间的自行协商最后在扯皮和争吵中流产。这就是交易费用太高而让交易无法达成的典型例子。
现实生活中交易费用很高,但很多资源没有办法落到实用价值更高的一方。为了走出这种困境,就需要完善立法,将社会通行的规则、习俗和道德规范,“都看成为了减少重复商议的成本而逐渐固定下来的解决纠纷的办法”。比如,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旧楼加装电梯,不仅出台了激励政策,也开始扮演“积极的第三方”,对加装电梯涉及的资源、责任、权利等问题进行一番初始认定,以促成许多悬而未决的加装电梯构想能尽早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