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几年快速发展后,新三板市场短板不断暴露:流动性不足、估值功能相对缺失、分层标准有待优化、“三类股东”问题凸显。业内人士建议,通过进一步优化分层标准及改革交易制度等新举措,释放政策红利,使更多中小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实施直接融资,优化融资结构,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自设立以来,新三板市场坚持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定位,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严格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实现了快速、平稳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效应正逐步释放。同时,新三板已成为早期投资退出的主要渠道。数据显示,2016年VC/PE退出案例中,通过新三板退出的分别占61.5%、71.4%。
新三板挂牌企业与主板的联动越来越频繁。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对新三板挂牌企业发起的并购超过160起,创历史新高。随着IPO常态化,新三板挂牌企业排队IPO的数量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9月底,IPO排队企业中来自新三板的近150家,占全部IPO排队企业的30%。此前,近10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已公告IPO辅导备案。
不过,随着市场不断发展,新三板制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开始显露。新三板发挥了“苗圃”功能,“土壤”功能却被弱化。
新三板市场进一步改革迫在眉睫。监管层人士此前指出,企业诉求多样,各行业特点及发展路径非常不同,市场需从全局考虑,兼顾各类企业的发展需求,必须平衡各方面利益,同时必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都为深化新三板市场改革指明了方向。
顶层设计清晰,改革时机渐趋成熟,新三板市场改革新举措呼之欲出。市场各方应坚定信心,共同为建设一个交易制度完善、市场规范、转板通道畅通的新三板市场而努力,促进新三板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效应逐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