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大禹节水正式成立大禹研究院、北京乐水新源智能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禹净水有限公司。大禹节水董事长王浩宇在三家机构的揭牌仪式上表示,信息化、智能化是大禹节水未来坚定不移的着力方向。
在大禹研究院等的揭牌仪式后举行的节水灌溉科技产业融智创新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对农业现代化中的灌溉现代化尤为关注。
据与会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在解决水利建设的一些关键问题方面已取得不俗成就,如在渠道衬砌技术等方面已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在灌溉精量化方面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而精量化灌溉则依托于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大禹研究院专家高占义表示,推进水利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是全球性趋势。他认为,在水位流量量测设施、田间灌溉设施等方面,我国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据大禹节水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王冲介绍,目前,公司已承担了精量灌溉装备智能制造、精量低耗灌溉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国家级重大项目任务。而成立大禹研究院将强化公司的创新驱动能力。据王冲介绍,得益于创新,大禹节水2017年签订的PPP协议累计金额将再创新高。
就精量灌溉的技术目标,高占义认为,一个高效率的灌溉系统应该具有较高的响应性,在发现问题后要能够在一个小时内而不是一周后再采取措施。灌区现代化是灌溉系统在技术和管理水平上全面提升的过程。与单纯的改造不同,现代化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供水服务水平。
一个完备的灌区管理系统可以同时管理许多灌区,实现按需供水。在这方面,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拥有先进技术。比如,国外先进的全渠道控制技术就能够集成自动化闸门、通信、精确流量计算等调整和控制方法,以实现灌溉网格的现代化。
目前,国内科研机构在水利信息化、智能化相关技术方面也已有了切实的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大禹节水院士专家工作站驻站院士王光谦认为,水利管理的本质是基于对水循环过程及其作用规律的认识,要求对水流过程进行监测、模拟和预测。王光谦将物联网应用于水利领域,并提出“水联网”概念,即基于水联网及智慧水利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