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富矿”要有备而来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李良 2018-03-17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已经胜利闭幕。对于采访政协会议的几位小伙伴来说,回顾十几天的奔波劳累,交织着紧张、焦虑甚至是疯狂,而大会闭幕当天一抹突如其来的“北京蓝”,似乎是最好的奖励。

经济领域的报道是本报“两会”报道的重头戏,政协经济界的驻地,自然成为记者们的“工作区”。从3月1日的“火力侦察”,到3月14日的闭幕前夜,西二环至北五环,再从北五环至西二环,单程一个小时奔波,是我们的常规动作。在这十几天期间,围追堵截、单约采访、小组讨论等各种流程都深刻感受了一遍,让我这个初上两会的记者心生颇多感慨。

毫无疑问,政协经济界是财经记者采访的“富矿”。130余名委员云集了政府官员、央企高管、航母级民营企业董事长,以及众多财经领域声名显赫的专家学者。值得称道的是,这里面绝大多数委员都是平常记者难以采访到的对象。而在政协会议时,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接受记者采访,因此也变成记者们可以挖掘的“富矿”。面对如此诱人的“富矿”,记者们怎能不“撸起袖子加油干”。

于是,我见识了很多五花八门的挖“矿”技巧。比如,驻地委员们的餐厅是“兵家必争之地”,记者们拿着录音笔,热切地搜索着每一位进入餐厅的委员,或直勾勾的目光,或深幽幽的眼神,让很多委员下意识地把胸牌藏在大衣之后;再比如,全会或分组讨论时,会议室附近的厕所门口,更是记者们反复溜达的地方。而至于递纸条等约专访的小技巧,自然要用到极致。

我也看到很多记者是在盲目地挖“矿”。比如,某政协委员被相熟的记者采访时,众多游荡在附近未获寻采访目标的记者们会一拥而上,里三层外三层地将政协委员团团围住,让一次本可以流畅进行的采访成为一锅“乱炖”。蜂拥而上的很多记者,甚至不知道被围的政协委员的身份以及背景,七嘴八舌的提问多数都超出政协委员关注范畴。

“带着问题上两会”,只有参加了两会报道,才能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内涵。对采访对象背景的深入了解,准备问题的精炼且有的放矢,不仅仅是记者自身的素养,也是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对很多记者而言,两会确实是一座新闻“富矿”,但挖矿的前提是要做好充分扎实的准备工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