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入秋,但9月初的长沙还是热浪袭人。田间的晚稻泛着油油的青绿,还没有秋色浸染的痕迹。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穿梭在田埂间不时俯身查看地里或饱满或干瘪的稻穗。很难想象,眼前这位与寻常老农无二的人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数据显示,从2004年以来,我国稻谷总产量进入11连增通道;从2008年起,稻谷已稳定实现供给平衡有余;2011年,我国水稻年产量突破2亿吨大关;2017年,我国稻谷人均占有量达到150公斤并超过了人均141公斤的消费标准。
从解决吃不饱的基本矛盾到从“吃饱向吃好”的消费转型升级,这一切都离不开袁隆平以及他作为创始发起人之一的民族种业龙头隆平高科的巨大贡献。
隆平高科作为商业化育种市场主体,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与袁隆平科研团队战略合作的同时,通过建设全球领先的杂交水稻自主创新体系,服务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肩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积极开展援外农业项目,为世界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制度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1999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及袁隆平等发起设立隆平高科;2000年,隆平高科登陆深交所,彼时公司营业收入仅为1.63亿元,净利润为3750万元。
2000年至2003年,隆平高科虽然营业收入从上市之初的1.63亿元增至4.65亿元,但2003年净利润仅2207万元,甚至低于上市当年。
据隆平高科常务副总裁、时任董秘彭光剑回忆,当时大股东湖南省农科院擅长的是科研,在企业管理以及市场推广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
为了进一步引进现代化管理制度,2004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将全部国有股权转让给新大新;2016年,中信集团入主隆平高科,公司成为以央企为大股东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中信集团入主后,公司治理层面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决委会、执委会、董事会、股东大会治理体系更加科学。这样既为公司完善了更规范的管理制度,又充分保持了灵活的市场化机制。”隆平高科董秘尹贤文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在制度层面全面激发企业活力后,中信集团为隆平高科量身定制了以“种业运营+农业服务、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四轮驱动,“内生发展+外延并购”双动力增长的中长期战略,并围绕这一战略在资本、人才层面为上市公司提供支持。
据尹贤文介绍,隆平高科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占有率在国内遥遥领先并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公司将力争在2020年实现国内杂交水稻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对应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但是光做一个作物支撑不了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布局,公司在种质资源上的配置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2017年12月份,隆平高科携手中信农业基金以11亿美元的对价完成对陶氏益农巴西特定玉米种子业务的收购,成为隆平高科南美市场的桥头堡,并加快推进了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在此次交易中,上市公司出资4亿美元,中信农业基金出资7亿美元。
“要成长为国际种业巨头,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充分做强做大全球杂交水稻业务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战略性提升玉米种业全球竞争能力。而并购陶氏益农巴西特定玉米种子业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公司玉米种质资源配置的问题。”尹贤文坦言:“没有中信的资金、团队以及资本运作能力的支持,隆平完成不了这起国际化并购。”
科研创新护航国家粮食安全
袁隆平作为隆平高科的创始股东之一,以及公司名誉董事长,其在杂交水稻领域的技术理论以及育种方法为公司建立领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袁隆平的技术攻关下,我国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从“三系法”到“两系法”的技术突破。2000年至2017年,超级杂交水稻产量实现从700公斤到1100公斤的质的飞跃。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6年至2013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近68亿亩,累计增加稻谷约8000亿公斤,每年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
2015年,我国首次把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粮食安全的核心是种业安全,提升科技实力,确保种业竞争能力领先,才能保证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尹贤文认为,国际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且趋于长期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发展水平,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袁隆平多年的指导下,隆平高科建立了各环节紧密分工协作的分阶段创新流程,以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形成推广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科研体系,逐步构建了国内种业最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资料显示,隆平高科研发人员合计已超过600人,其中不乏大量国内领先的科研专家、国际一流的科技人才。同时,公司近年的研发投入均维持在销售收入8%至10%左右的水平。2017年研发投入为3.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14%,接近国际领先种业企业水平,大幅超出国内同行。
而袁隆平作为隆平高科的技术后盾,仍以89岁高龄披霜冒露地在田间穿梭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发。据尹贤文介绍:“袁院士从未减持过公司股票,对公司的科研坚定支持。公司除了拥有袁隆平院士个人的肖像权和冠名权的独占许可之外,还拥有其商业化成果的独占开发权。”
“走出去”实现种业输出
杂交水稻的显著增产,成为解决粮食短缺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隆平”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并随着“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走出国门。
自成立以来,隆平高科在杂交水稻技术方面,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近60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5000余名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人员。
此外,公司还承担了国家多个杂交水稻援外项目,如“中国-菲律宾农技中心项目”、“援东帝汶杂交水稻农业技术合作项目”、“援利比里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等。
“通过培训、技术示范与推广等活动,项目在受援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受援国政要、官员和百姓一致评价农业技术合作项目是民生工程,真正达到了改善当地民生、帮助受援国实现政治稳定的效果。”尹贤文说道。
据了解,目前公司的杂交水稻技术已推广到东南亚、南美、非洲等主要水稻种植地,与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斯里兰卡、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国家的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全球已有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或引种杂交水稻,国外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万亩。
2017年,隆平高科跻身全球种业前十强,“走出去”战略初显成效。同时,中信集团为隆平高科定制的蓝图仍在进一步舒展。按照中信集团为隆平高科所作的规划:2020年,进入世界种业前八强;2025年,进入全球种业企业前五强,打造民族种业的航母,护航国家粮食安全。
尹贤文表示,未来隆平高科将围绕这一中长期规划,在品类、类型互补和区域市场互补两方面继续加强外部合作和投资的力度,在内生增长的基础上助力公司2025战略的实现。
其中,品类、类型互补,主要指“3+X”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蔬菜三大作物的品类扩充和细分类型补充;市场区域互补主要指国际市场和国内两个市场。
上述战略在业绩上已然有所体现。2017年,隆平高科实现营业收入31.9亿元,较上市之初增长了近19倍,在尹贤文看来这仅仅是公司2025战略的起步阶段:“过去十年公司营业收入保持了31%的复合增长率,未来十年公司仍有望保持20%至30%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