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低价股陷阱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蔡江伟 2018-06-23 12:27:1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段时间以来,A股出现了一批股价低于2元的股票,中弘股份甚至一度跌破1元,成为“仙股”(市场对股价低于1元的股票的统称)。当上市公司经营不善,业绩下滑甚至资不抵债之际,股价自然表现不佳,按这个逻辑,出现1元股、仙股本不稀奇,港股、美股中更是仙股遍地。但A股却显得颇为另类,如果剔除已经被暂停上市的*ST海润,A股上一次出现股价低于1元的情形,已经是12年前。

相比成熟市场,A股上市公司一直享受着流动性溢价。大多数A股的交易价格在多数时候都高于1元的面值,尤其历次牛熊转换的经验显示,当1元股(逼近面值)、破净股、破发股大量出现之际,往往是股市见底的重要信号。从这个角度看,当股价逼近面值时,便会吸引投资者的更多关注,这在最近的市场也得到了证实——每当中弘股份股价跌破1元,便引来抄底者将股价重新托回面值之上。再细看交易明细,会发现有相当比例是1手、2手的“集邮”式买盘,如果考虑高昂的交易成本,堪称匪夷所思。而就在本周,3家被强制退市的公司中,市值最低的退市昆机已经开板,即便50万元的资金门槛挡住了大部分的个人投资者,但开板日的换手率依然接近10%。

技术分析派相信“历史会重演”,考虑到此前几只退市股在退市整理期开板后的股价表现,以及历史上1元股们随后的走势,相当比例的人愿意相信当前的低价就是机会。但梳理这些低股价公司可以发现,ST类公司占比过半,其余的也大多负面因素缠身,有的甚至背负巨额债务。目前一个值得警惕的情形是,以总市值考量,这些公司并不算便宜,低股价背后对应着庞大的总股本,如今的低价一定程度上是为此前股本快速扩张的行为还债。翻看这些公司相关资料,全都能找到送转股或增发记录,有的甚至多次高比例送转。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低价股更多像是人为制造出的估值幻觉。

2017年,研究行为金融的芝加哥大学教授查德·塞勒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塞勒的系列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A股当前的一些现象。比如,当更多人相信筹码分布比公司业绩更能影响股价时,其对流通股数量、股东人数、持股者身份等交易信息的关注度便会高于每股收益、净资产等基本面因素,典型案例便是新股上市被普遍性爆炒。当多数人还抱着1元股便是低价股的想法时,即便是面对人为制造的估值幻觉,被哄抢也就并不意外。但是,存在并不总是合理,当前严监管的态势已经彻底改变了A股过往的一些价值逻辑。这其中,对公司治理、财务合规、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使得一些公司的腾挪之技无处实施;而对并购重组的严格把关、退市力度有增无减,新股发行的堰塞湖压力也日渐消弭,壳公司的价值则被大幅压缩。在这种形势下,继续盲目追逐低价股,无异于刻舟求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