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评选的初心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宏文 2017-11-27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备受业内关注的年度最佳分析师的评选结果日前公布,各组别的得奖团队各有归属。研究机构们可以长舒一口气,庆祝过去一年的努力成果。而拥有选票的资管机构们也可以长舒一口气,紧张的评选季过去,终于又可以回归平静的投资生活了。

由管理巨额资产的广大买方机构来为研究机构的服务打分,是最佳分析师的常规评选方式,也是目前公认的比较客观公正的评选方式。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卖方机构对评选的日益重视,以及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最佳分析师评选日益成为一个行业性的盛大活动,一个复杂的行业生态展示。

最佳分析师的评选,本义是选出业内卖方研究能力最佳的分析师。但现在的评选可能也掺杂其他考量因素。比如研究机构的服务态度,比如研究机构对某些机构的重视程度,比如研究人员的人脉,甚至各家机构间田忌赛马式的博弈。

比如,某位著名研究所领导的跳槽,可能使大量选票跟风转移。这其中,既包含了对这位领导率领的新研究团队能力的认可,也很大程度上包含了对该位领导个人“面子”的认可。

再比如,某些资管机构在内部对旗下选票意向进行“协调”。(有关方面在投票方式上作了改进,但这种情况仍然不可避免。)

机构把选票权重集中后投注在少数几家研究机构的身上,这可能包含了有关机构对于未来研究服务的一种期待。但是,这种做法客观上把分析师评选从投资经理的“普选”制,转化为机构间的“集中投票”制。这与该项评选的初衷拉开了距离。

再比如,饱受业内非议的分析师拉票,也是屡禁不止。近年来甚至出现了分析师不仅进行拉票,而且要求查看投资经理投票结果页面的案例。对这种近乎“竞选”的模式,如何限制将是未来行业面临的一大头痛问题。

至于有些机构中,非投研体系的销售部门、代销部门也希望逐步把影响力渗透入评选:某些分析师贴形象照、写“痛述家史”的文章,更是成为评选异化的一个体现。

不可否认,投票制依然是目前分析师评选的一个相对良好的方法。相比较量化计算结果,它更为专业和客观。相比专家评选,它也更能客观反映行业内的普遍评价。但如何趋利避害,让评选更加完善、回归研究本源,仍然值得研究。

分析师评选,最终还是应该归位研究能力的评选,让客观、专业、深入,且真正受资管机构欢迎的研究者脱颖而出,这才是评选的价值所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