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又出新段子了。比尔盖茨凭借减持微软、分散投资多年坐上世界首富。段子里最新算了一笔账,若比尔盖茨长期持有微软股票而非减持,其最新身家已高达3000亿美元,远超现在的900亿美元。
首富“炒股不行”的故事似乎喜闻乐见。最近也有一个类似的国产案例,因入股苏宁云商被套,而后者凭借出售阿里股份净赚30多亿元,“亚洲首富”马云也被说“炒股”不行。
实际上,A股市场阿里系公司如云,而今年以来,阿里自家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市值还一度超越亚马逊,市场表现远胜于其投资的一众A股公司。
另一“亚洲首富”马化腾也在腾讯上市后不断减持股份,腾讯控股今年股价同样迭创新高。若比较财富数字,首富们算是亏大了。那么,首富们为什么不专注投资自己公司呢?
在笔者看来,有两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探讨。一是即便是创始人也不一定能看到自己公司的潜在价值。
预测一个公司的未来太难了,尤其是预测科技公司。很多世界顶级投资大师都错过了近些年的互联网投资机遇,就连“股神”巴菲特也被称为“技术恐惧者”。
而创始人低估公司并不意外。以微软这样的软件巨头为例,其如今也早已不靠操作系统制胜,核心竞争力已经转移到人工智能领域。这样的演进速度,这对20世纪末期、彼时开始减持微软的比尔盖茨来说也恐难预测。放眼目前的A股市场,实际争议较大,引起最热烈讨论的往往也是科大讯飞、华大基因等一批科技公司。
再者,科技公司走牛的速度太快。微软的这波长阳线始自2009年,直到2015年,公司股价才重回1999年时的高峰。但包括微软在内的美股科技股市值狂飙,实际上是近两年才真正实现的。
另一现象是,具备超级回报的投资并非多元投资,更不是随意投资,而是安心把自己的公司做好,或者安心投资一家公司或一个领域即可。
这里面又涉及到投资观的问题。目前主流的投资经验还是分散投资,所谓“不把鸡蛋装在同一个篮子里”。比如配置成长型、价值型、周期股等不同类型,这样的操作总能赶上热点,同时也分散了风险。
而不回溯比较的话,回看比尔盖茨基金的投资,其实已算是非常成功了。其基金分散投资了多个行业,涉及沃尔玛、可口可乐、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等非常多优秀的公司。有人测算,在著名投资经理拉尔森的管理下,盖茨基金会及其两个前身自1995年以来的复合年回报率达到了11%。
再回到首富们持股比例降低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一家创业公司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创始人股权逐步稀释的过程,无论是增资扩股(增发)还是协议转让,引入资本必然以稀释股权作为代价,除非创始人本身有雄厚的资本,但这是很少见的。如在阿里巴巴的成长过程中,因反复增发新股,在阿里上市时,马云就仅持股8.9%了,远不及当时软银超过30%的持股比例。从这个角度看,用回溯历史的方式试图给创始人降低股权证伪,并不可取。
最后,这个段子折射的不仅是投资观,还包括价值取向的问题。比尔盖茨目前旗下有两个基金,除了拉尔森主理的信托基金,另一个慈善基金已累计花出300多亿美元。首富售出的微软股票很大程度上用于回馈社会。因此,一家创业公司、一位创始人的成功,并不单单以其财富增值作为唯一的衡量目标,为社会创造了多大的价值也是重要的衡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