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还剩一个多月就要过去了。从近期的重头会议和央行透露出来的信息,可以按图索骥明年的货币政策基调。今年的货币政策基调是稳健中性,重点工作是防风险,为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综合来看,今年的货币政策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一是削峰填谷,主要是央行通过对流动性的掌控,实现流动性的基本稳定。削峰填谷主要是通过摆布逆回购和适时适度开展MLF操作来实现的。超短期、7天期、14天期、28天期、63天期,逆回购的品种愈益丰富和有针对性。今年央行已经开展了13次MLF操作,MLF余额也达到了44205亿元的历史新高。
二是锁短放长,继续巩固推进去杠杆进程。此前,央行已将MLF常规操作品种由6个月期调整为1年期,这个变动就是“锁短放长”的操作体现。此外,28天期逆回购的重启、63天期逆回购的推出也体现了这一思路。
三是调整市场利率,包括今年两次上调MLF和逆回购利率。这一方面是基于金融去杠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动对国内的冲击。同时,63天期逆回购利率弥补了中期基准利率中枢欠缺的弊端,丰富各期限逆回购利率的市场导向作用。
四是完善定向降准政策。9月底,央行决定将当前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拓展和优化为统一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将从2018年起实施。这是一个经过全新升级后的定向降准政策,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政策。同时,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也是符合总量调控要求的,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基本稳定。
上面谈到的四点即是今年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关键所在。那么,2018年货币政策将遵循哪些原则呢?
日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稳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金稳会近期工作要点,强调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提高统筹防范风险能力,更好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总体看,我国金融形势是好的,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领域尚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压力下,风险点多面广,呈现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特点,结构失衡问题突出,违法违规乱象丛生,潜在风险和隐患正在积累,脆弱性明显上升,既要防止‘黑天鹅’事件发生,也要防止‘灰犀牛’风险发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指出。去泡沫、警惕庞氏骗局、严查金融监管层中的“内鬼”则是工作重点。
从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17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到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都被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一行三会”密集发声,强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并积极采取措施。所以,防风险仍坚实2018年金融监管工作的指导方针之一。
具体到2018年的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仍将是其基本基调,通过削峰填谷、锁短放长、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来实现;防范金融风险将会贯穿在日常的监管工作中,去杠杆会以更加温和的方式进行;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另外,对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变动,央行也会做好应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