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FOF合计吸金超160亿元。随着其运作,资产配置的话题更是倍受关注。
作为国内的第一大规模公募基金公司,天弘基金在FOF上也早有准备。2016年,天弘基金成立智能投资部,主要负责资产配置研究、量化投资研发、大数据研发等工作。智能投资部发展迅速,成立一年多时间,资产管理规模已近百亿元,目前正致力于资产配置能力建设。那么,天弘基金在FOF上做了哪些准备,如何更好地把大数据应用到资产配置管理中去?
日前,《证券日报》采访了天弘基金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熊军和天弘基金智能投资部大类资产配置组量化研究员徐英楠。熊军认为,资产配置是投资管理的核心。熊军把资产配置的目的定义为:“是把风险控制在能够承受的水平之内,获取承担风险的回报,在这个基础之上,去努力获取超额回报。”
资产配置
是投资管理核心意义
为什么说资产配置是投资管理的核心?熊军认为,因为它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通过资产配置可以促进整个投资管理从预期收益率驱动转向风险管理为导向。熊军表示,所谓的风险管理为导向,假设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转换成为资产配置,30%的股票加上70%的债券,30%乘以股票的指数加上70%乘以债券的指数,这个资产配置基本上能够引导投资者把风险管理摆在首位。当资产价格上涨的时候,股票的实际占比会上升,但是代表风险承受力的平均风险敞口固定在30%,会引导投资者在市场大幅上涨后把风险敞口降下来,从而实现一部分收益。
第二,资产配置还是把长期投资目标转换成为可以操作的中短期投资目标的重要手段。
第三,资产配置是提供市场化评估基准。“30%的股票收益率加上70%的债券收益率,既反映了组合的风险水平,又反映在承受这个风险水平的市场回报。在评估基金的投资业绩时,可以通过比较基金的实际业绩和承担风险的回报,来判断是为投资者创造财富还是毁灭财富。”
第四,资产配置促进投资的专业化分工。通过资产配置可以把投资目标分解到各个资产类别,每一个资产类别又可以分解出若干投资策略,投资过程是由不同的人群来完成,有专做资产配置的,有专做资产类别里面的投资策略的,有专门执行某个具体投资策略的。
大数据运用于
资产配置决策中
对于FOF的意义,熊军说:“FOF为普通的金融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资产配置的载体。在没有FOF的时候,投资者要做一个多元的金融投资,首先要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确定在多个风险资产里面的投资规模,再选择在这些资产类别里面投资哪些品种,这是一系列的过程。现在有了FOF,投资者只需要购买一个业绩基准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吻合,并认可其投资策略的FOF产品,就可获得一揽子服务。”
而天弘基金在资产配置决策系统建设过程中,大量地采用了大计算和大数据的方法。熊军觉得,“读各种报告的时候,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宏观因子与资产价格的关系缺乏实证,以至于具体操作时无法识别不同的判断。我们通过大计算,以实证的方式,把这个关系弄清楚,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影响资产价格的主要因素,以及它们的影响程度。”
熊军认为,通过大计算打好基础,大数据就有了发力点,大数据应该是建立在清楚认识影响因素与资产价格的关系基础之上,再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获取高频的数据和非标准化的数据,从而形成信息优势。
针对天弘基金FOF产品未来投资策略,天弘基金智能投资部大类资产配置组量化研究员徐英楠介绍称,第一,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水平,确定FOF产品的业绩基准,将其作为FOF产品长期配置的中枢轴;第二,基于宏观估值等因素,对资产配置比例进行动态调整。简单概括来讲,我们是基于对各类资产、历史的统计表现和对未来宏观状态的预判,如果未来的宏观状态是有利于股票资产的,那么我们就会在业绩基准的基础上调高股票的配置比例,反之,则调低股票的配置比例;第三,利用宏观状态的划分和同向性等一些技术手段就宏观变量对资产价格存在的系统性影响及伴生性影响进行具体测算,进行细分资产的配置优化;第四,完成前面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和大类资产内部细分风格资产的配置比例后,通过基金优选策略来优选与所需要配置细分资产对标的基金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