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投资应把握三个重点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王静文 2018-09-26 11:17:4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政策边际放松的带动下,8月份经济显现企稳迹象。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上月的6.0%回升至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由上月的8.8%回升至9.0%,以人民币计出口增速由6.0%回升至7.9%,城镇调查失业率由5.1%回落至5.0%,但累计投资增速却由1-7月的5.5%回落至5.3%,继续刷新历史最低增速。

从趋势性因素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仍未缓解。一方面,外需可能进一步放缓。8月份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已回落至2016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WTO公布的三季度世界贸易景气指数比前两个季度分别回落2.0和1.5个百分点,这一轮全球复苏共振正临近尾声,如果再叠加外贸不确定因素影响,出口可能会进一步显现疲态。另一方面,消费仍将低位运行。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由去年末的8.3%降至7.8%,再加上近两年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攀升对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影响,消费很难再回到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因此,稳增长的重任再次落在投资肩上。

目前来看,整体投资增速仍未摆脱下行区间,但分项之间面临的情况不尽相同。其中,基建投资仍在加速回落。1-8月的基建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比1-7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5.6个百分点,再次刷新历史新低。8月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发行,发改委也加快项目审批进度,但鉴于时滞因素,其对基建的提振效应暂未显现。

数据显示,1-8月制造业投资增长7.5%,增速比1-7月加快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月增速加快。民间资本是制造业投资主力,前8月民间投资增速维持在8.7%的水平,略低于前7月的8.8%,继续高于整体增速。工业企业利润稳居高位推动制造业投资稳固复苏,减税降费、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等政策也提振了制造业投资信心。不过,未来随着出口和消费走弱以及PPI涨幅放缓,企业利润增速将持续回落,后期可能会压制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增长。

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1%,比1-7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仍处于较高水平。房企由去库存转向补库存,拿地和新开工增速都有反弹,从而支撑房地产开发投资。但8月当月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上月的9.9%回落至2.4%,再加上调控政策的继续施压,后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会渐进回落。

综合来看,基建投资仍是整体投资的最大拖累因素,在决策层作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部署之后,基建将成为下一阶段稳投资的重点。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对于改善供给、稳定就业至关重要,预计也将得到更多政策呵护。

可以看出,本轮稳投资与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更加突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力图通过“激发社会活力,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和促进就业”。而要实现这些目标,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稳投资工作:一是通过改进融资稳定基建投资。决策层多次对基建投资补短板进行部署和落实后,各部委也加大了基建上项目的力度。目前来看,投资重点将主要集中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交通骨干网络特别是中西部铁路公路、干线航道、枢纽和支线机场、重大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重点工程、技术改造升级和养老等民生领域”。

需要强调的是,本轮基建投资的难点不是项目,而在于融资。此前以地方政府和国企主导的基建模式虽然保证了执行力,但也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高企、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地方政府债务收紧和金融监管加强的背景下,旧的融资模式难以为继,必须通过基建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项目高效运行和财务可持续。具体来看,应尽快明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的新要求,消除市场的不确定预期,将专项债券已筹资金加快落实到补短板项目,并有序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等。此外,还可考虑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品种、出台PPP条例、对基础设施企业和项目引入混改、加快基建领域开放和利用外资等措施。

二是通过降低成本稳定制造业投资。去年底以来,全球掀起了一轮新的减税潮,并正在引发全球企业布局的重新调整。对我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只有切实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税负成本和制度成本,才能激发市场活力,稳定制造业投资。

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应继续做好政策统筹协调,发挥好“几家抬”的合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解决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降低税负成本方面,应在现有基础上,择机适度下调增值税标准税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在降低社保负担方面,应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在降低制度成本方面,应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综合措施,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便利条件。

三是通过提振信心稳定民间投资。民间投资在经历了2012年至2016年的断崖式下跌之后,近两年开始震荡回升,占总投资的比重也有所反弹。笔者认为,对民间投资而言,最重要的无疑还是信心问题。首先,应下更大力气解决市场准入问题。打破行业垄断、服务业开放不足等体制性障碍,鼓励民间资金进入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积极支持民间资本控股。

其次,应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附加条件,尽力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难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对国资和民资一视同仁。

最后,应进一步落实好减税降费措施,尤其是营改增等减税措施要抓紧到位。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传导机制,采取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方式,缓解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