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更需建设成为消费强国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魏书光 2018-05-12 08:45:0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为什么美国总能在全世界打贸易战?靠的是美国自身就是全球上最大的最终消费市场。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全年,美国贸易逆差7961.7亿美元。

反观中国,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最大的顺差国,属于大进大出类型的贸易型国家,而作为最终消费市场的地位并不靠前。曾经英国人认为,“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可是,英国人错了,东亚文化天然不是消费文化。

过去40年,国内消费主要是政府和企业,居民占比很低。即使到今天,中国居民消费占比为全球主要新兴市场排名最低的国家之一,低收入人群没钱消费,中等收入人群不敢消费,高收入人群不想消费,那么为谁生产?

更多依靠海外市场。查理芒格说,中国经济的奇迹在于穷人会存钱。中国穷人的储蓄支撑了中国投资热潮,进一步强化了出口导向的增长特征。然而,所谓经济危机,无非是说当供给超过需求,投资回报率大大下降。当中国为全球市场制造的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积压的供给,就要寻找需求缺口来弥补。所以,每当遇到出口面临大面积下滑时,总要再提扩大内需。

但是,历史上扩内需,除了刺激“铁公基”和楼市之外,更多是向市场发出了加大供给的信号。比如,制造业强国,加大各类高精尖投资等等。这些投资归因到一点,都是在增加潜在供给。要知道,后工业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供给过剩。无论你的需求是什么,供给总是能轻易超过你的需求。

后工业时代,需求才是王道。制造业改变了中国,而消费将重塑中国,也将重塑世界。只有中国随着消费实力的上升成为世界级的最终消费中心,才有重塑世界贸易体系的实力,才能最终推动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

所以,比制造业强国更迫切的是,中国要尽快建设成为全世界消费强国。特别是当下,中国正处在有利的窗口期,正处在进入深度老龄化之前的过渡期。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往往是带来储蓄下降,消费抬升,国家经常项目的恶化。

当前,中国双顺差时代正在结束,储蓄率刚刚步入下降通道。在深度老龄化之前,中国必须有更强的紧迫感,加大对需求侧消费升级的制度性安排。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降低中产阶层的负担是应有之义,中国的中产阶级太少,只有20%,至少要达到60%的橄榄型社会指标。

但是,更重要的是加强个人财产权和尊严的保护,有恒产才有恒心,不能因为对于制造业的保护,而选择性忽视对于个人财产权和尊严的保护,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美国一个老太太在麦当劳喝咖啡,被烫到嘴,都能获得巨额赔偿金。美国类似惩罚性赔偿案例举不胜举。而国内消费者往往在强大的企业面前,处于绝对弱势地位,而民事赔偿法规改革更是步履艰难。凡此种种,都极不利于消费强国的建设。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