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恩格尔系数“离富足只差0.1%”说起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刘禹成 2017-10-14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6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比2012年下降了2.9个百分点,距离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只差0.1%。恩格尔系数确实在降低,但“离富足只差0.1%”似乎与居民的真实感受还有一定差距。

由经济学理论解释实际的社会规律,首先要明白理论的基础、先决条件与适用范围。据资料显示,19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阐明,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根据这一定律,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当经济学定律衍生出的工具,反过来开始评估人类感受时,其先决条件与适用范围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我国,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均衡、商品价格因素、居民消费习惯不同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恩格尔系数的失灵。

如今的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离富裕只差0.1%”看上去这么乐观。事实上,近几年房地产高歌猛进,居民收入中绝大部分用于住房消费;与此同时,教育、医疗所占居民消费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在收入上涨相对缓慢的情况下,其他支出对一般的商品型消费就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因此,在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并不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样是恩格尔系数,其合理性往往在发达国家能够得到更好的解释。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往往人口稀少,并且有农业补贴政策,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健全,居民消费观念也大致相同,在这样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往往代表居民用于服务的消费水平增加,意味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我国,农业人口占60%以上,并且政府往往重工轻农,造成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工业产品价格相对偏高、农产品价格长期偏低,此时,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不仅不能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而可能意味着城乡收入水平差距的扩大。因此,仅用这一个指标得出富足的结论显得缺乏说服力。

需要意识到,恩格尔系数并非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唯一标准,生活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通过恩格尔系数的纵向比较得出的一种长期趋势,是评价一个地区贫富变化的重要参考依据,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自1978年来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人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这也意味着居民总体消费水平由温饱迈入了小康。

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考察居民生活水平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客观情况,将可支配收入、人均居住面积等绝对的指标,与恩格尔系数、基尼指数等一些相对的指标相结合一起评价。同时,经济指标也只是居民生活的一个方面,居民的生活质量应该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统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