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4日举行的2018中国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多位环保企业家表示,目前,环保行业普遍存在资金、价格、期限等不匹配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政府对环保前所未有的重视无疑给整个行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过,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神雾环保、盛运环保、凯迪生态等多起债务违约事件相继爆发。尽管所涉资产并非贴标绿色金融产品,但作为国内知名的环保上市公司或大型环保企业,其债务违约事件还是给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清新环境总裁张根华表示,从环保企业自身角度来说,主要是出现了资金错配和期限错配的问题,比如把短期的借贷拿来做长期的投资。还有就是整个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回款慢。
金州集团董事长蒋超表示,公司曾经做过测算,如果要完成国家既定规划目标,预计2030年平均每年在水的方面投资大概需要25000亿元,而这单纯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目前,社会资本参与的PPP模式,也产生了期限不匹配、金融价格不匹配、金融和产业不匹配等问题。
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马骏在当日的论坛上也表示,总体来讲环保绿色产业还处于一个健康发展的态势,但环保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金融风险,比如说资产负债率正在走高。一些企业债务违约的原因短期看跟政策调整有关,但也跟自身风险防控措施不到位相关。
马骏表示,第一,环保企业要关注尤其是要预判各种政策的变化,包括地方政府融资政策的变化,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尤其是债务风险管理。第二,企业要重点研究跟进绿色金融发展态势,包括利用绿色债券、绿色资产债券化、绿色基金等多元化的方式来扩大融资,尤其是要更多地利用股权融资渠道。第三,环保上市企业要做好信息披露。
按照此前出台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我国将分步骤建立强制性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到2020年所有上市公司将强制披露环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