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对创新转型发展进行完整布局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王小伟 2018-08-27 11:39:4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

总额超过3000亿元的重磅级投资,无论对于此前“打江山”的创业者而言,还是对于目前正在一边守城一边拓土的“带头大哥”而言,都是不小的压力。京东方执行委员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陈炎顺也表示,一旦颠覆性技术出现,偌大一笔投资就有可能打了水漂;而董事长王东升也对此格外关注,不断对公司的创新提出更高要求。

从目前迹象看,京东方对此已从诸多维度做了准备。日前,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京东方,陈炎顺与证券时报副总编辑王冰洋对话,揭开了京东方战略管理和未来布局的更多密码。

陈炎顺指出,京东方的创新、转型升级每时每刻都在做。尤其近年来,公司向高质量的产品、技术结构发展,对整个企业的创新转型发展做了完整布局,并制定了详细发展规划。未来公司会基于显示和传感器件事业,将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融合,发展智慧系统事业,同时将上述技术和生命科技相融合,发展健康服务事业,拓展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细分市场,扩大公司在市场上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以期实现京东方的稳定持续发展。

“三位一体”护航龙头路

王冰洋:京东方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缺芯”、“少屏”“无魂”的产业格局。经过25年发展,京东方能够凭借持续发展成为显示领域的龙头企业,从战略、管理、自主创新等角度看,您认为可以归纳为哪几方面的经验?

陈炎顺:京东方从一家收入仅有六千万元规模的电子元器件公司起步,逐步成长为年收入超过九百亿元的全球业内领先企业,有三点体会:对技术的尊重、对创新的坚持、对人才的渴求。

首先,在高科技企业中,技术始终占到首位。公司董事长王东升常说,“技术行不一定赢,技术不行一定输。”

京东方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投入。其一,建立起一套能够确保京东方技术发展未来2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能保持领先的技术研发体系,开展短、中、长、远期协同创新,确保技术和产品的前瞻性和领先性。同时,密切关注国外新技术发展,投资布局有前景的新技术,我们称之为“技术寻源”。其二,保持足够的、稳定的技术研发投入,公司为此确定了“红线”——每年销售收入的7%投入研发,例如去年公司销售额是930亿元,投入研发的资金近70亿元。即便在此前公司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踩过红线。第三,不拘一格培养技术人才,此前公司培养的第一批90名“种子选手”都已成长为公司的核心骨干,担当重任;同时积极引进海外人才,目前公司的人才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其次,就是对创新的坚持,一个科技企业必须坚持不断创新,我们这25年的发展总结一句话就是“创新、创业、创未来”,没有创新的意识,京东方也到不了今天,我们把创新作为京东方这十多年发展的核心基因,把这种基因融到每一个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者的血液中去,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一定要创新,不创新就会被别人赶超。

第三,对人才的渴求和尊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考察,他当时就非常关心公司的技术人才够不够,能否留住的问题。在这些年间,京东方尽最大的努力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让人才发挥作用。所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也是这些年我们企业能够走到今天一个很宝贵的经验。

王冰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您是如何理解这种增长方式的转变,公司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陈炎顺:2016年总书记参观了重庆京东方公司以后,将京东方定为供给侧改革的典范,肯定了京东方在过去一段时间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但是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是永远也没有止境的。京东方这三年一直在提“创新转型发展”,向高质量的产品、技术结构发展,对整个企业的创新转型发展做了完整布局,制定了详细发展规划。

例如,公司在半导体显示领域的规划是,随着技术发展和产线不断升级,六代线以下的产线在未来2~3年的时间,将从原来做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用显示屏全部转型到创新应用及传感产品。

同时,传统显示屏产品将全部转移到8.5代线以上世代线去。8.5代线目前最适合做的产品是电视显示屏,但是随着产品结构调整,可能未来8.5代线生产电视屏的效率会比10.5代线低,未来8.5代线做电视机的产能应该是多少,多少产能应该转移到10.5代线,我们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划。

公司有一条铁律,即两条生产线的技术方案不能雷同,在建设新线时必须将过去一年或两年积累的所有新技术融入到下一条产线中去。比如,福建的8.5代线采用的套切技术在其他产线上是没有的,玻璃基板利用率达到98%以上;重庆的8.5代线在设计过程中就把产品转型的要求融入,提前布局了手机等小尺寸产品的结构生产,因此尽管现在整体市场情况不很理想,但重庆产线仍是全球最挣钱的8.5代线;2009年设计北京第一条8.5代线时,整个行业都用8.5代线做电视屏,公司却明确必须向移动终端产品靠拢,这样北京8.5代线保持了多年竞争力。

产品价格企稳回升

王冰洋:从2017年年中起,LCD价格进入下降通道,这是否意味着行业重归下行周期?是否意味着行业产能已经过剩?在毛利率承受压力背景下,公司进行了哪些应对和提前准备?

陈炎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消费市场进行产品结构转型,价格出现下降。但并非所有产品价格都下降,而是普通、标准产品价格下降,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价格仍然保持着较好趋势。

按照业内公认的“王氏定律”,标准产品的价格每三年会下降一半,如果要保持盈利能力,就必须让产品的技术保有量保持相对提升。

行业的周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一条线的投资期是两年,一旦产品点亮,产能大量释放到市场,供应量增加,产品价格肯定会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市场量起来后,供应量又会相对减少,所以市场又会起来。要破价格下降的问题,唯有使技术保有量提升。去年下半年产品的价格确实下降了,影响了公司的盈利水平,但是到今年6月份,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现在又开始上升,部分产品上升幅度较大。

产品价格的下降,并非意味着供应量过剩,到2020年行业整体供求比例基本上仍将保持平衡状态,当然不排除个别时期产能集中推出,会形成价格下降和一段时期供过于求。

更多关注

柔性OLED领域

王冰洋:目前中国的智能屏、触摸屏厂家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公司在产能的扩张过程当中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陈炎顺:京东方在液晶显示领域已经全球领先,未来我们将更多关注柔性OLED领域。

京东方通过这几年的积累,已经有了很好的技术基础、产品基础和人才基础,京东方投建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已经成功量产,推出了柔性显示屏,目前良率已达70%以上;同时在绵阳正在建设一条新的柔性AMOLED产线,这两条产线都量产后,公司柔性产品出货量会大幅增长;同时,公司还会在重庆投建一条新的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使产品结构更加丰富、产品技术更加朝尖端和前沿走。

在发展显示事业的同时,我们还会基于显示基础,将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融合,发展智慧系统事业,同时将上述技术和生命科技相融合,发展健康服务事业,拓展出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细分市场,扩大我们在市场上的应用领域,以求京东方长期稳定持续发展。

王冰洋:在控制和降低成本方面,公司一般而言都采取哪些措施?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

陈炎顺:降成本的核心是强化管理,这是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京东方在整个管理方面一直强调精益管理。我们的成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供应链成本。其一,公司和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稳定保障,同时在技术、产品合作及研发等方面和供应链共同研发开放平台;其二,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比如,公司会计算材料成本占销售成本的比例,同时通过二元化、国产化替代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其三,通过技术研发,寻求新材料、新工艺替代。

第二,在制程成本方面,其一,公司对每一条产线的良品率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标准,提前制定新品良品率的提升计划;其二,损耗下降,这是我们每个工厂总经理最大的责任,严格要求强化管理,节约成本、降低损耗。

第三,在管理成本方面,通过加强管理、全面预算等各种手段来控制管理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