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指标体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国内外各方前所未有的关注。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仅仅需要人们对观察经济角度的转变,更需要调整和建立新的指标体系,来科学衡量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科学评判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板,并为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来衡量经济发展,同时,以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等几大指标来观察整个经济总量的运行情况。
不可否认,GDP是衡量一个经济体一段时期的经济表现和财富积累的最直观数据,也描述经济结构,但不能反映一个经济体发展的全貌,更不能全面体现增长的质量,人们无法从中看出投入、环境、物价、就业等各种因素,还自动消弭经济发展的环境资源等方面存在的成本、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新的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不仅是反映客观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也是更好地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需要。目前,我国分析经济质量时采用的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外汇储备等经济增长指标,同时也包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消费占GDP比重等经济结构指标,以及财政收入增长、企业利润增长等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
显然,这些指标是不够的,对经济运行质量的分析,还需综合分析民生、社会、环境等指标情况。当然,我国的统计指标体系也不断地随着经济发展而调整、增加,近年来就不断调整GDP核算方式,推出新动能指数、科研投入指数、绿色发展指数,等等。
近日公布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主要就在于近些年我国能源使用、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等领域问题凸显,民众关注度日渐提升。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包含了包括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等七方面,共56项评价指标。这不仅是对GDP指标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更是考察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情况、对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一种监督,也更适合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无论是考虑民众关切还是政策需要,相关指数的发布都恰逢其时。
统计数据重心的变化,正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的升级与调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缩影。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向高质量阶段进阶,这就要求加强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对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新经济的统计制度以及统计方法的建立加快,对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实施动态监测。同时,继续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来提高统计生产力,变革统计生产流程,提高统计效率,提高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