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FOF基金一季报如期公布,结果大致如预期。截至目前净值微幅亏损,投资组合中货币基金占绝对多数,权益和配置型基金浅尝辄止。
这大抵是首批FOF基金迄今为止共同的命运和路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首批FOF基金的累计净值在0.9285元到1.0022元之间。基金收益近3个月全面亏损,最高净值下行幅度达到10%以上。此外,超过半数的基金净值波动幅度在上下一分钱之内。整体业绩难言理想。
其实,这些状况在FOF类产品未募集前已经可以预料。不管产品募集时,产品的对外宣传如何集中于投资团队的富有经验及高科技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作用,FOF基金的业绩特征大致会呈现如上的特征,要么净值收益率不彰,要么随时面对净值大幅下行的风险。而且,一旦下行,后续的操作会变得更加困难。
说到底,这是由FOF基金自身的产品特点所决定的。
FOF类产品无法避免其必须化解的两个难题:其一,产品长期的收益性和其投资组合构建方式之间的矛盾;其二,产品短期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的矛盾。
前者意味着FOF基金的表现天然缺乏攻击性,这是产品设计层面就已经确定的情况。后者则意味着,投资经理在投资决策时面临两难的选择,择时的水平和要求格外得高。
这两者都直指FOF基金的一个核心问题,即FOF基金是稳健型、低风险的产品,它是个人投资者长期投资、养老投资的良好载体,它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和客户认可。
更直白地说,在常规的零售渠道和基金销售手法里,FOF基金并不具有太大的优势。诸多管理人循着旧思维来推广这一产品,或许终究难以避免短期的尴尬结果。
当然,这并不是说FOF基金就没有盛开的结局。把这类产品做好,可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精准化客户群。FOF基金的真正投资对象应该是有长期投资需要且缺乏基金筛选识别能力的个人投资者。管理人把其他以资产增值为目标的持有人囊括进来,是不聪明的。
其二,精细化产品。目前来看FOF基金还是过于雷同,尤其是在风险特征上,这导致了投资者对于产品的认识和要求普遍较高且模糊。
其三,精专化能力。FOF基金的投资团队最终必然走向分化,可能只有少数团队能真正打造出精品FOF,并成为行业的重要供给者,其中的决定因素是投资团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