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保险市场的发展日趋成熟时,粗放式的价格比拼势必会被高技术的服务竞争所替代。深谙市场竞争之激烈的国内保险巨头,近年来主攻风险管理——从损后救助转向损前防控,为此不惜斥巨资、增人力、添装备,以期打造核心竞争力,间接提升盈利能力水平。
创始于1835年的老牌险企美国法特瑞互助保险公司(FM Global),近年来接待了不少前去虚心讨教的中国同行。法特瑞与其他保险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业务的核保是严格依据风险工程师的风险评价定结论,对于不良风险会在承保前与客户商定风险改善的方案后再予落单。法特瑞认为,损前预防比损后补救更为重要,并相信大多数财产损失是可以预防的。
简单来说,就是法特瑞的工程师提前介入客户的风险管理,贯穿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全过程,通过工程防损措施来避免、减少损失的发生。这家以风控工程师为主体、没有精算师的保险公司,甚至将财产保险做成了一个产业链,制定的消防技术标准已成为消防、安全等行业公认的标准,其认证的消防产品广受全球高端客户认可,是中国产险公司眼中的“楷模”。
以灾前防损为主导的国际先进保险理念,让中国同行大受启发。平安产险近日在上海搭建的国内保险业首家火灾实验基地,正是保险服务理念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的具体落地。该火灾实验基地总体定位于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技术应用层面,可用于消防设备和新技术测试、火灾实验、支持客户及自有工程师消防培训等。
火灾实验基地的搭建,折射出平安产险正逐步从“销售保险+灾后理赔”模式转向“风控+保险+理赔”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长期研究FM技术标准的国内风险管理专家、平安产险风险研究与防控部总经理袁勇民告诉记者,对于公司经营管理和社会来说,保险公司做好事前风险防范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袁勇民进一步解释:“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加强损前防控,有利于改善公司综合成本率(衡量产险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以法特瑞为例,它的综合成本率远低于其他保险公司,常年控制在70%至80%之间(意味着承保利润率达20%至30%);保险损前防控的进一步深入应用,亦有利于相关行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规避风险,进一步发挥保险业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作用。”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以平安产险为代表的国内产险巨头,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风险管理服务模式的探索。但对于大多数投保客户来说,让他们接受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并非一蹴而就。不过,随着近年来国内企业对风险管理认知度的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开始被市场认可。
目前,平安产险在全国各省市组建了1000多人的专职和兼职风控队伍,100多名专职风控工程师;系统方面投资数千万建立了大数据风控系统“DRS鹰眼系统”,可进行承保前的风险判断、AI技术评估和承保后的防灾防损。平安产险副总经理曹六一对记者表示,未来平安产险将以火灾实验基地为起点,进一步探索建立台风、地震等实验基地,逐步搭建涵盖多种风险形态的风险管理认证平台,助力社会防灾减灾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