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以下银行理财或消失 银行资管子公司有望落地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赵学毅 2017-11-20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1月17日,业内期待已久的资产管理行业“大一统”管理办法——《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出台,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杨玲认为,征求意见稿让人强烈感觉到监管“务实又灵活”。

“新规如若实施,将大大促进机构间的禀赋合作,专业类的投资机构业务空间扩大。” 杨玲表示,各类产品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银行理财这一29万亿的“资管大哥”,新规下3个月以下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或从此消失,预期收益型产品将消失,银行理财不再是没有风险的投资品。

首先,3个月以下理财产品或消失。杨玲表示,此次征求意见稿对资金池的表述更加明晰,规定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投资非标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这也就意味着银行不再能通过滚动发行超短期的理财产品投资到长期的资产当中获取期限利差,也不能通过开放式理财产品间接实现“短募长投”,3个月以下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或从此消失。

其次,资管产品可以一层嵌套,专业化机构受益。此前银监会“三三四”自查对于委外的影响较大,使得委外出现集中赎回。征求意见稿在消除多层嵌套部分的规定更加务实,并未将委外一刀切,而是可以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这充分考虑到了实践当中有的机构自身投资能力有限,需要与其它机构开展合作,发挥各自特长的情况,专业化的资管机构也将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与在客户端有优势的机构开展合作。

杨玲补充道,其实经过多年的分业发展,各类资管机构各有短板和长处,这不是短期可以拉平的。例如:长期以来,银行资管擅长固定收益投资,风险控制体系的优势在于信贷。由分业向混业转型的过程中,权益类投资(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投资团队的建立和风控体系的建立需要一定时间。而有的机构在投资端的比较优势则非常明显,例如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因为没有客户优势所以更专注于投资,双方合作空间很大。

再次,打破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杨玲表示,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并且明确了刚兑的认定标准,使得打破刚兑的理念更具可操作性。实现净值化管理后,对于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将不再是没有风险的投资品,对于销售机构来说,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风险和收益匹配的意识。但值得关注的是,实践当中如何确定非标准化资产的净值仍待细化的估值标准。

最后,通过资管子公司完善第三方托管制度。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多在本行进行托管,托管方独立性受到一定影响,征求意见稿给予了一定的过渡期,过渡期内仍可在本行托管,但过渡期后应设立独立的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这就意味着传言多年的银行资管子公司有落地的可能性,并且也能够通过这一方式实现法律上的托管独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