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发布一则行政批准称,允许比利时裕利安怡信用保险公司设立上海代表处。业内人士表示,短期看,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不会对国内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但随着持股比例的进一步放松,外资保险公司将更具活力。
为行业注入新活力
此次裕利安怡信用保险获准设立上海代表处,是自2017年以来第三家获批的外资险企。此前,2017年4月、6月,瑞典思诺国际保险公司和英国佰仕富人寿再保险有限公司分别获批设立上海代表处。
“外资保险公司不仅提供产品与服务,促进了市场竞争,而且也带来了关于保险经营的国际经验,有助于中国保险业形成改革的共识,从而促进我国保险市场的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我国对外资投资寿险公司的比例逐渐放宽,外资必将重新审视这个保费规模全球第四大的保险市场。在寿险领域,如果外资保险公司能够实现完全控股,按照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开展寿险业务,股权和管理方面也不再受到阻碍,外资将更愿意把其全球业务开展的经验与资源带入国内。同时,随着国内保险监管的趋严,产品逐渐回归保障的本质,利差占比持续下降而死差占比上升,外资险企在诸如精算、定价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加凸显,业务的扩大也将伴随着费用的摊薄。
朱俊生认为,短期来看,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不会对国内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但随着持股比例的进一步放松,外资保险公司将更具活力。在更加开放和平等的市场环境下,中外保险主体同台竞技,取长补短。在未来的竞争中,外资公司的本土化速度和中资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将成为行业的重要看点。
外资本土化经营难题待解
国信证券分析师董德志认为,虽然保险开放步伐正在加快。但外资险企实际经营面临困境。其中,外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较低,寿险公司不占优势。
“区别于人身险公司,外资财险公司的持股比例早已经放开,但市场占有率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2017年,外资财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06.39亿元,市场占有率仅为2%。”董德志称,虽然在之前由于外资财险公司不允许经营交强险,可以部分解释其市占率较低的现象,但即便是在2012年放开外资财险的交强险经营资格之后,外资财险公司市占率仍未见起色。外资险企在中国业务的发展,除了持股比例以及业务牌照之外,其在实际经营上面临的困境可能更为棘手。
“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代理人渠道和品牌,但外资寿险公司并不占优势。”董德志表示,从目前外资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看,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017年,外资寿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933.66亿元,市占率为7.4%。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后,外资险企在国内的市占率情况依然较低,除了外资寿险公司持股比例受到的限制、中外股东在发展理念上可能存在的不一致对合资险企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外,更为深刻的原因在于,外资寿险公司在代理人渠道、品牌认知上依然处于明显的劣势。
“下一步,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应秉持本国与外国的保险机构具有同等的市场地位的原则,实现外资保险机构的国民待遇,扩大对外开放,从而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促进保险业的发展。”朱俊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