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行为经济学概念解释经济问题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鑫 2017-10-11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塞勒在个人决策的经济和心理分析之间搭建了一座认知桥梁。他的实证研究和理论观点,帮助行为经济学成为经济学领域快速发展的新领域,对经济研究和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往往会迟来一步,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和坚守。这也可以用来说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产生过程。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72岁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而学界普遍认为,他早该得诺奖了。

出生于1945年的塞勒被认为是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先驱者。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尔曼甚至将自己的获奖归功于塞勒。塞勒可能也是最有争议的经济学家之一,争议焦点源于他倾向于强调事实与权威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不一致。塞勒从心理学角度呼吁经济学家们从理想化假设中解脱出来,因此不妨说塞勒是延续了因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而被打断的、始于亚当·斯密的传统经济学。

从本质上说,经济学和心理学一样,都是研究人的决策行为的实用科学。但长期以来,两者在各自研究领域得出的结论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经济学认为,人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外在激励影响人的行为。心理学侧重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认为内在激励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决定因素。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人尝试把经济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开始研究行为经济学,但这些研究比较零散。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卡尔曼和1996年去世的阿莫斯·特沃斯基看到了经济学理性人假定的缺陷,并把心理学的内在激励观点和研究方法引进经济学,提出了能更好解释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作出判断的“前景理论”。

这个理论为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标志着行为经济学的破土而出。卡尔曼因此和实验经济学之父弗农·史密斯共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既是对非主流的行为经济学的肯定,也引发了许多学者对这门学科的深入研究。他们取得的成果,使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基础更为扎实。如今,继2013年行为金融学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席勒之后,行为经济学第三次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的肯定。这意味着该学科已从少数学者所热衷的“歪门邪道”(塞勒原话),晋级成经济学研究的新典范了。

作为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真正的奠基人,塞勒对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并使之被主流经济学家接受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个人决策的经济和心理分析之间搭建了一座认知桥梁。他的实证研究和理论观点,帮助行为经济学成为经济学领域快速发展的新领域,对经济研究和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塞勒所在的芝加哥大学是第一次行为经济学学术会议主办地。1986年塞勒在杂志上开设了行为经济学专栏,使这门学科有了自己的阵地。在学术上,塞勒将心理学上的现实状态运用于经济决策的分析,探究了人的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及自我控制的缺失是如何系统性地影响了个人决定以及市场结果。他运用自我控制、沉没成本、禀赋效应、厌恶损失等一系列行为经济学概念来解释现实经济问题,揭示了真实的人与传统主流经济学模型中“决策者”的三重差异,即真实的人的有限理性、有限意志力和有限自私。行为经济学开辟了经济学的新研究领域与方向,使经济学研究更接近了现实世界的人和经济现象。

塞勒在1985年发表的论文《心智账户与消费选择》中首次提出了“心理账户”概念,指人们在心理上对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具体来说,人们不会把所有的损失和收益放在一起来计算,而是把它们放进不同的账户单独计算。塞勒认为,人们的消费行为之所以会受到“沉没成本”(已发生、不可收回的时间、金钱、精力等支出)的影响,既可以用卡尔曼的前景理论来解释,也可用人们潜意识中的心理账户来解释。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消费者在消费决策时往往会把过去的投入和现在的付出加在一起作为总成本,以衡量决策后果,从而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法则做出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他还在1990年发表的《对禀赋效应和科斯定理的实验检验》中,用厌恶损失的心理解释了禀赋效应或赋予效应。即为什么当人在拥有某一商品时,对同一商品的评估要高于未拥有同一商品时的估价。换言之,人们在决策过程中,“避害”远大于“趋利”。典型例子有:你买的股票刚上涨就想卖掉获利,而当套牢时却难以“割肉”离场;丢了电影票不会再买,但丢了和电影票等价值的钱还会买电影票;好消息要分开说,坏消息要一起说;个人对失去东西倍感珍惜等等。

塞勒研究股市的成果均无法与有效市场假说相容:价格变动可能与影响资金进出市场的习惯有关;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组合的季节性调整是一种“装饰门面”的活动;日历效应与好消息和坏消息发布时间的选择有关。他研究封闭式基金,提出了四个结论:新基金上市存在规律性表现;封闭式基金通常均以相对于其净资产价值较大的折扣交易;折价(或溢价)的变动范围很大,因不同时间、不同基金而异;当封闭式基金通过兼并、变现或者转变为开放式基金而终止时,价格就与净资产价值趋于一致。他据此得到一个本质性启示,即“证券价格等于其内在价值”的论断只是个可检验的命题,而不是公理。

(作者系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