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进口促消费 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赵白执南 2018-07-11 14:52: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报记者 赵白执南

今年11月,上海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专家认为,积极扩大进口有助于提升需求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扩大进口也会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压力加大。以开放倒逼创新和改革,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出路。

多举措扩大进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表示,随着服务业、制造业扩大开放,相关产品关税有可能下调,预计农副产品、资源能源类产品也可能进一步下调关税。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20个部门《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也推出更多举措扩大进口。

《意见》指出,更好发挥进口对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在稳定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包括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积极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谈判,加快建设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等。

“未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有望扩围。”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目前4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主要集中在华东以及华南地区,西部地区的重庆、成都、西安的科技承接能力比较强,未来可能成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围的目标。进口产品的创新应该结合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雄安规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

此外,《意见》明确,持续发挥外资对扩大进口的推动作用,推动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有效互动,创新进口贸易方式;大力培育进口促进平台,优化进口通关流程,改善国内营商环境等。

徐洪才指出,除自贸区扩容外,重点是将好的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将“局部小池塘”逐步转化为“整体一盘棋”。

促进消费升级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称,在收入改善、人口老龄化与技术进步推动下,中国居民消费不断升级。一是传统消费比重已经趋势性下行,新兴消费需求爆发。二是居民从数量消费过渡到了质量消费,收入上升为提升生活质量提供了物质基础,食品消费以膳食均衡为方向,耐用品消费以舒适度、智能化为方向。三是收入上升同样是的居民消费从实物商品向服务扩张,令服务性消费增势强劲。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国内消费能力提升,进口商品越来越向日用消费品倾斜,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预计未来部分日用消费品关税还会继续下调,比如钟表眼镜、母婴用品等。

商务部近期对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进行调查显示,未来半年,31.0%的消费者计划增加进口商品消费,需求列前五位的商品依次为化妆品、钟表眼镜、母婴用品、乘用车和珠宝首饰。此外,进口商品消费占商品消费总额比重达到三成以上的消费者占全部调查对象比例超过20%,其中化妆品、母婴用品、钟表眼镜、乘用车、珠宝首饰比例分别为36.1%、33.4%、28.9%、27.3%和22.7%。

对于扩大进口促进消费,业内人士认为,改善营销环境、疏通营销渠道很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要注重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让更多境外产品特别是消费品能够以最短路径到达消费者,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及时性与多样性。

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

徐洪才认为,从消费端来看,扩大进口对于消费者而言肯定是受益的,可以让他们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也会有所打击。另一方面,扩大进口对国内企业、生产厂商也是压力,促进其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改进产品质量。

白明表示,扩大进口让本土企业有危机感、紧迫感,加剧了竞争,也促使本土企业更加及时地收集市场信息,以满足消费者需要。

“中国下调关税和扩大进口,在可见的未来大概率会持续。”中泰国际分析师徐博表示,降低关税、扩大进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长期来看,开放内需市场、创造公平营商环境是激发一国产业升级、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也是倒逼中国质量发展模式突破瓶颈的良方。

徐洪才建议,政府应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即政府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投资管理体制的负面清单,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转变政府职能,不能依赖于对企业的扶持。这方面改革应当有明确的时间表,改革“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