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为整合现有规则,统一准入条件,完善监管要求,明确法律责任,更好服务对外开放大局。
据《证券日报》记者整理,最新管理办法共有“在境外设立、收购子公司或者参股经营机构的条件有证券公司净资产不低于60亿元人民币且持续经营原则满 2 年”等五大重要内容。从净资产门槛来看,目前全国131家券商中有70家券商有资格设立境外子公司,占比53%。而这70家券商中,有31家已在境外设立的子公司和孙公司,最新净资产均在60亿元人民币以上。
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发展不难发现,境外业务已经成为券商拓展新赢利点的关键业务,同时,境外业务收入正逐渐成为券商收入的重要来源。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30家设立境外子公司并实现营收的券商的境外业务收入共计262.83亿元,其中26家为正增长,境外业务排名前五的券商,占市场份额七成。尽管目前内地券商“走出去”的时间尚短,但龙头券商已在境外证券业务上占据鳌头,强者恒强的态势在境外业务拓展中表现明显。
已有31家券商
设立境外子公司
在境内竞争逐渐加剧、马太效应日益显著的背景下,不少券商早已在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等地布局,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一些券商积极选择英国、美国、新加坡等较成熟的金融市场作为新的业务发展点,新增境外办公室以尽早占据内地券商在境外的市场份额。据证监会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境内有31家证券公司在境外设立、收购了经营机构,积极为境内企业跨境投融资活动提供了金融服务。
不过境外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机构下设机构较多,层级较多,内部架构不清晰,管控不到位;机构将业务拓展至非金融业务领域,有的还返回境内设立子公司从事与母公司同质或相似的业务。另外,还有一些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对境外机构管控不足,存在风险隐患。
为更好服务对外开放大局,在《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5个月后,近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
此次管理办法的发布,有五大重要内容:一是在境外设立、收购子公司或者参股经营机构的条件上,应符合最近3年未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最近1年未因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等原因被采取重大监管措施,不存在因涉嫌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正在被立案调查或者正处于整改期间的情形。二是财务状况方面,证券公司净资产不低于60亿元人民币且持续经营原则满2年。三是不得在境外经营放债或类似业务。已经开展上述业务的,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不得新增上述业务,存量业务到期终结。四是境外子公司可以设立专业孙公司开展金融业务和金融相关业务;五是对于已经获准设立、收购子公司或者参股经营机构的,给予36个月期限逐步规范,达到本办法的相关要求。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从证监会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情况了解到,截至今年上半年,目前全国131家券商中净资产不低于60亿元人民币的券商共计70家,这意味着,目前仅有这70家券商有资格设立境外子公司,进一步布局境外业务。除此之外,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已在境外设立的子公司和孙公司的31家证券公司的最新净资产均在60亿元人民币以上。
近十年境外业务发展
龙头券商已占鳌头
事实上,近两年,多家大型券商已经将境外业务纳入公司核心业务结构中,并详细披露了境外业务数据与情况,从去年年报和今年中报数据不难看出,券商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增长加快,境外子公司营收在券商总营收中的占比正在持续提高。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半年报中,6家港股上市中资券商共实现境外业务收入35.66亿元,平均占总营收比例达9.09%。另外,2017年全年,30家设立境外子公司并实现营收的券商的境外业务收入共计262.83亿元,其中26家券商的境外业务收入均有所增长。
目前来看,海通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和华泰证券的境外业务表现在业内领先。例如,今年上半年海通证券的海外业务收入实现营业收入20.67亿元,实现毛利润14.79亿元,位列行业第一。从业务占比来看,海通证券的海外业务占总营收比例达18.89%,国际业务在业内领先。另外,去年全年,海通证券的境外证券业务收入实现72.19亿元,同样位列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昨日,海通国际正式宣布,美国东部时间10月8日,海通国际正式开展其在美国的做市业务,成为纳斯达克交易所首家中资背景做市商。此举不仅是海通国际在国际业务版图中的又一里程碑,也是填补纳斯达克交易所一直以来尚无中资金融机构担任做市商这一空白的历史性突破。此后,美国市场的中概股在寻找做市商时除了美国本土投行外,还多了海通国际这一中国名字的投行可供选择。
另外,2017年全年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和华泰证券的境外境外业务收入也位于前列,分别实现52.99亿元、23.17亿元、21.97亿元和16.99亿元,境外业务实力领先业内。
对于目前券商“走出去”的发展趋势,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虽有不少中小券商通过差异化发展路径也率先布局海外市场,但是与实力雄厚的龙头券商相比,境外证券业务优势不强,在市场份额的占领上仍有一定难度。对此,《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去年全年,境外业务排名前五的券商合计实现187.31亿元,已占纳入统计的30家券商境外业务总收入的七成,龙头券商市场份额已占比很高。
2018年上半年度证券公司净资产排名一览表(部分)
公司名称 净资产(亿元)
1 中信证券 1219.22
2 国泰君安 1101.55
3 海通证券 1066.86
4 华泰证券 814.57
5 广发证券 747.66
6 招商证券 737.97
7 银河证券 629.22
8 申万宏源 597.36
9 国信证券 503.47
10 光大证券 481.20
11 东方证券 480.53
12 中信建投 463.23
13 中金公司 367.23
14 方正证券 363.65
15 中泰证券 315.93
16 兴业证券 307.31
17 安信证券 306.77
18 平安证券 271.27
19 长江证券 253.95
20 国元证券 237.26
21 东吴证券 196.14
22 渤海证券 195.46
23 东兴证券 193.26
24 财通证券 190.63
25 西南证券 187.68
26 国金证券 187.33
27 华西证券 178.83
28 西部证券 174.85
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 制表:王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