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卫星导航领域,中国北斗的出现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借助北斗芯片开放平台,联合产业链多方研发资源,依靠全新的“聚力”研发模式,使国产北斗导航芯片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导航定位芯片的发布就是其成果之一。
5月18日发布的《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 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较2016年增长20.4%。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达到902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军民科技融合、科技创新的重大成就,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计划的关键一环。2018年,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开启全球组网模式,产业链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当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北车集团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时表示:我愿为中国装备“站台”,希望你们给国家“撑台”,打造永不褪色的金名片!随后,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
在全球卫星导航多系统并存竞争和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面临过度依赖美国GPS系统及产品,产业规模较小,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芯片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能力薄弱。而上文提到的北斗芯片即通过平台开放创新、加强“聚力”研发等新模式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也让中国这个后来者有了话语权。
至此,“国产核心硬件”+“国产核心算法”的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双核心”研发和产品架构形成。
在大众应用市场中,北斗芯片技术不断成熟。去年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5周年。5年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矿产、公安、农业、林业、国土、水利、金融、市政管网等十几个行业领域。2017年,国内卫星导航设备营销总规模相较于全球市场,占比逐年提高,已接近15%。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业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
据了解,今年,我国计划发射18颗左右“北斗三号”组网卫星,优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到2020年年底,将建成35颗卫星的全球覆盖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同时,“北斗三号”的组网将有效带动行业市场、大众市场、特殊市场以及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的发展。
笔者认为,开放、聚力、创新是北斗取得巨大进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北斗+”正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应用新模式,产业融合趋势越加明朗,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显现。北斗的发展经验值得国内其他产业领域取取经。
本版主编 闫立良 责 编 左永刚 制 作 连 景
E-mail zqrb2@sohu.net 电话 010-8203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