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经济与发展论坛于5月19日至20日在深圳举行,近400位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金融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据悉,本次论坛由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等学术机构主办。
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何杰在论坛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于其他任何湾区,因为它涉及三大关税区域,也涉及三大法律体系,如在金融业合作方面,涉及诸多国际组织的规范,法律适用和争端解决上协调起来难度非常大。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的总体思想应当是有效融合:一是在顶层架构设计上要大胆设想,二是要对标香港和海南。
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建议设立大湾区自由贸易区,把大湾区整体划为保税区,实现区内零关税以及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共享,使得货物、服务、人员、资金、信息可以自由流通。刘遵义强调,粤港澳大湾区是11个城市的结合,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佛山、肇庆、江门等9个城市,GDP总量达1.5万亿美元。湾区发展非常迅速,每年有7%的增长率。
港交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谈融合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保持大湾区内各城市的优势、特点,这些差异化可能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更有价值的是怎样发挥好香港、澳门独特的关税、体制,以及与国际联系的优势。”
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建立一个动态的发展评估体系:一是评估城市群规模结构是否趋向合理;二是评估是否开始形成分工协同的城市结构体系;三是评估粤港澳之间人口资金和技术流动是否更加便利;四是评估珠三角城市间是否具有合理的资源产业再配置机制;五是评估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