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称,近年来,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等饮品店发展迅速,“网红奶茶”“网红果汁”等饮品吸引广大消费者购买饮用。但检查发现,部分饮品店使用过期原料、卫生条件差、虚假宣传等问题较为突出,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民以食为天。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度高,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引起公众恐慌,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有不少食品类的公司,涉及酒业、乳业、养殖加工、粮油、调味品、休闲及综合食品等板块。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日前公布的2017年食品饮料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营收排行榜,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94家食品饮料企业,总营收达5267.8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食品饮料行业A股上市公司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有3家,分别为伊利股份、贵州茅台和双汇发展。营收超过100亿元的有13家,这13家企业的总营收占行业总营收的67%。
食品安全无小事。笔者认为,在“保胃战”中,上市公司更应起到表率作用,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构筑社会诚信、引导行业守法自律、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为行业、为社会树立标杆。
当然,上市公司理应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但这绝不是唯一追求,因为相比一般企业而言,作为公众公司更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对食品类上市公司而言,核心发展点就是要牢牢把住产品的质量安全,有叫得响、立得住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到自己的话语权。
怎么做? 笔者认为,首要的事情就是在源头上把好关,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上述通知提出,对现场检查、产品抽检和投诉举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责令经营者立即整改,情节较重的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查处。要及时将违法违规经营者名单及其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记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并通过监管部门官方网站等平台向社会公示。对监督检查中多次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经营者,要从严从重处罚,并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增加日常监督检查频次。
笔者认为,有长远发展眼光的企业,绝不会因为贪图蝇头小利而降低要求。因为从公司的长期发展来看,一旦出现了诚信危机,企业就与投资者、消费者产生了冲突,消费者最终会丢弃这个品牌,投资者也会“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