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并购重组业务,曾在过去几年发展迅速,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于首发(IPO)募资总额超两千亿,2017年并购重组市场回归理性,总体交易和募资规模已不如2015年。
但就在市场重新调整的环境中,有的投行就抓住发展契机。从业务单数来看,除了几大实力派——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之外,后起之秀浙商证券、天风证券的排名迅速进入前10,而此前遭受处罚和骨干离职重创的西南证券,则排名直接从前3滑落到20名之外。
浙商天风东兴
并购业务崛起
一位投行资深人士表示:“并购重组是投行中难度最高也最好玩的业务,过去几年的发展能引起A股资金的热捧和追逐,既有因过去IPO审核进度太慢的原因,也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总体上,2017年并购重组市场已经回归理性,不过仍有不少券商厚积薄发,并购业务明显崛起。
过去并购业务发展强劲的投行,如中信、华泰联合、广发、中信建投等,仍在2017年并购重组独立财务顾问榜单中居于领先地位。
根据证监会审核公告整理的数据显示,2017年并购重组项目(通过)最多的前5名是中信建投、华泰联合、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而这几家在2015年、2016年中证协公布的并购重组财务顾问收入榜单中,也都稳居前10名。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作为独立财务顾问,首次进入前10名的三家投行——浙商证券、天风证券、东兴证券。
其中,浙商证券去年作为独立财务股份的并购项目有6单,与中金公司排名并列第8位。而2016年浙商的并购财务顾问收入排名在第13名左右,2015年只排在第38名,崛起之势明显。
天风证券去年并购项目有5单,与东兴证券排名并列。虽然天风证券的并购团队早在市场中就很有口碑,不过这两家券商2016年排名还很靠后——天风排名第26名,东兴排名第30名,2017年终于迎来爆发期。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获悉,浙商证券投行在债券、IPO、并购这三条业务线中,债券早就打下基础,IPO相对弱一些,而并购业务则从2015年由副总裁周跃亲自主抓,迈入前10也得益于过去两年的坚持。
据了解,此前浙商证券包括新三板在内的整个投行团队有260多人,不包括中后台人员的话只有150人~160人,团队人数较少,不过人均产出比较高。
浙商证券副总裁周跃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投行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年拟加大薪酬激励力度,投行待遇中的‘固薪’部分上调幅度至少30%,吸引更多投行人才加盟。”
曾多年领先
的西南证券大滑坡
从2017年并购重组财务顾问榜单中可以看到,曾经以并购业务着称的西南证券,已经从前5滑落到20名开外。
西南证券投行业务此前较为出色,尤以并购重组最为突出。2014年西南证券承担财务顾问的并购重组项目20单,行业排名第一,实现财务顾问收入2.58亿元。
2015年西南证券担任财务顾问的重大资产项目24单,排名并列第三,继续保持领先,实现财务顾问收入6.29亿元。2016年,西南证券担任财务顾问并涉及发行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9单,实现财务顾问收入5.32亿元,若按中证协统计口径也排在第三位。
不过,2017年西南证券接连两个项目遭处罚,投行核心成员流失,加上分管投行的副总裁兼董秘徐鸣镝离职等,遭受一系列创伤的西南证券并购业务一落千丈,2017年只做了2单并购项目的独立财务顾问。
此外,2017年中金公司的排名比此前两年也有所下降,不再稳居前3位,不过由于中金一向做的都是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单个项目金额较大,就算项目数排名第8,最后的财务顾问收入不一定会落后。
投行并购
逐渐摆脱纯通道
进入2018年,并购重组曾经的火爆也慢慢恢复理性。周跃表示,未来的并购重组项目难度会越来越大,并购方向更多地往产业链延伸,更多地围绕主营业务进行并购重组。
华泰联合执行董事劳志明表示,并购的证券化获利的空间几乎丧失,交易套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尽管并购交易达成难度在增加,但并购的需求依然有普遍性。
他提出,并购市场的理性回归,对投行在并购业务中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投行核心工作是帮助客户梳理并购战略,寻找合适的交易机会,找到更便宜的资金。能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并购投行正在远离通道业务,并购的投行服务也会更加市场化。
劳志明在去年12月底一次演讲中提到,未来有三类投行能在并购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第一是聚焦特定行业,对特定行业有初步价值判断的投行会走得更远。因为并购本身是一个投资行为,如果不懂行业很难发现特定行业里面的投资和并购的机会,而如果对具体的标的没有价值的认知也很难帮助企业做合理的并购决策。
第二点,在具体的并购交易方案设计和交易撮合上要有独到的能力,增加具体并购的案例成功概率。
第三点,投行需跟投资相结合,不光给客户提供有质量的智力服务,还同时能够帮助客户嫁接外部资源,比如成本比较低的外部资金,让有些不可能的交易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