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5.8%。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表示,从同比看,CPI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降1.1%,降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23个百分点。据测算,在11月份1.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0.2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5个百分点。
“预计12月份CPI仍将出现小幅抬升,预计四季度同比上涨1.8%。”招商证券分析师闫玲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高仍是消费增速的最有力保障。而从CPI的细项来看,猪价变动仍将显著影响CPI走势。环保因素以及后续猪肉消费旺季的来临,将导致猪价同比降幅收窄;医疗价格等“异常点”的消退则导致CPI难以出现超预期上行。
PPI方面,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PPI如期高位回落,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都有走弱。PPI同比涨幅从6.9%下跌至5.8%,首要原因是翘尾因素的回落。11月PPI翘尾因素为1.6%,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从新涨价因素来看,PPI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个月收窄0.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石油加工、煤炭开采等前段时间价格飙升的行业目前价格涨幅收窄。
另外,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计,PPI和CPI的剪刀差将显著收窄。预计基数效应将支撑12月CPI回升至2%,2018年CPI中枢或回升至2.5%;2018年PPI中枢在基数效应下将回落到3.5%左右。通胀整体温和,但需关注明年2-3月的阶段性CPI高点。随着上游价格涨幅回落,产业间的利润再分配将逐渐由上游转向中下游,制造和消费将明显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