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那年,我在学校的组织下观看影片《焦裕禄》,为李雪健扮演的焦书记一次次地流泪,小小少年的心中埋下一颗“无私奉献”的种子。
不曾想,20多年后,我以记者的身份来到了焦裕禄精神的孕育之地——洛矿(中信重工的前身)。站在焦裕禄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上,参观他工作过的厂区,聆听关于他的故事,了解他带领洛矿时的工作方法,用最直接的方式感知这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李雪健在扮演焦裕禄后曾感叹,焦裕禄精神永不过时,那是我们民族的精华。
在洛矿,焦裕禄精神有着更具体、更质朴的表达——诚信敬业、拼搏奉献、开拓创新。
“焦裕禄逝世时仅有42岁,一生职业生涯18年,其中有9年是在洛矿工作,即‘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在洛矿,弘扬光大在兰考’。中信重工党委提出,进一步弘扬焦裕禄精神,进一步发扬工匠精神,贯彻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俞章法说。
这种精神已经融入中信重工每一名员工的血脉之中。正是由于焦裕禄精神的传承,中信重工形成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与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的是“工匠精神”。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为此,中信重工内部开展“工匠精神”大讨论,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在全体员工中倡导践行“客户至上的价值导向、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创造卓越的职业担当”的工匠精神,打造中信重工的金字招牌。
时代不同,当年焦裕禄吃糠咽菜、一块干粮掰开分给老乡的事迹已经不能简单复制,但他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做出最好的产品,提供最好的服务。
中信重工正在行动,公司在创新领域下了大工夫,内部设立创新研究院,提供良好的激励机制和通畅的成果转化路径,让科研人员能够一门心思做研发,并分享科技创新的成果。为了留住人才,中信重工还把新建的两栋高楼拿出来做职工公寓,条件比办公楼都要好得多。
这只是创新的一小步。作为共和国长子,中信重工希望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做更多贡献。俞章法有一盘更大的创新棋局,希望做些“和主业不相关,却又高度相关”的产业创新,利用在重机领域多年的积累,切实解决一些困扰环保、民生多年的痛点。
采访前,我曾对眼前的中信重工心存疑惑:一边是穿越一甲子的巨大厂房和设备,一边是前沿技术和先进理念,这样不矛盾吗?
当听完焦裕禄在洛矿的故事,我一下有了答案:这样才对啊,这里是中信重工,这里是洛矿,这里是焦裕禄精神孕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