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有太多的看点。笔者发现一个数据:前三季度A股筹资7100亿元,同比下降19.8%,比上半年多降1.2个百分点。相信投资者都会感到诧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是金融政策的着力点之一,而直接融资的途径主要是股市和债市。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股市和债市的融资情况进行了披露。其中,债券发行加速,前三季度累计发行各类债券29.9万亿元,同比上升8.3%,其中第三季度发行12.2万亿元,比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高3.9万亿元和2.8万亿元。
与债市发行加速相对应的是,股票市场筹资额同比下降。其中,前三季度A股筹资7100亿元,同比下降19.8%,比上半年多降1.2个百分点。
笔者认为,形成融资额债涨股落的主要原因是债市的改革开放与A股再融资新规的显效。
今年债券市场的大事件比较多,最典型的有两个:一个是债券通的开通。这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里程碑;另一个是上市公司可转债新规。9月8日,证监会发布新规,将可转债发行由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解决了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发行过程中产生的较大规模资金冻结问题。
与定增相比,可转债不受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限制,还具备转股后可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递延摊薄每股收益、当期不影响盈利指标等优点。同时,可转债发行新规让可转债的申购门槛放低,所有的股票账户均可以参与打新债。由此,可转债发行速度明显升温,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热情都被点燃了。
债券市场的这两件大事令债券融资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而从股票市场的融资构成来看,IPO筹资额并未减少。据《证券日报》报道,截至今年11月3日,沪深两市共有382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1941.31亿元。而2016年共有280家企业首发,筹资总额在1843亿元左右。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IPO筹资额明显高于去年。那么,A股筹资额下降近两成则只能是再融资规模大幅减少造成的。今年2月份证监会发布的再融资新规,目的在于抑制之前市场存在的过度融资、募集资金脱实向虚等现象。
从再融资新规实施后的情况看,“野蛮”再融资的情况已经比较少见了。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上半年A股再融资的规模分别为5458亿元和7736亿元,而2017年同期再融资规模仅为3885亿,相比上年同期下降约50%。
综上所述,今年A股前三季度筹资额下降近两成的原因已经比较清楚了。笔者认为,债券市场的强势启动和再融资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提升直接融资规模的比重,也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投资者将会从这种变化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