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至今,“双十一”走过了9个年头,年年不变的话题是各个平台的交易额又暴增多少亿。且不论这些成交数据的真假,值得探究的是,这些交易额背后所呈现出的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消费者心态及习惯的变化,以及因为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新投资机遇。
“消费升级”,是天猫和京东在发布战报时都着重提到的一个词,这个词被认定为今年交易额继续增长的一大驱动力。
消费升级是国内经济经过长期的投资拉动后,三驾马车调整所必然带来的。中国的制造业规模、IT企业技术实力、物流仓储行业发展则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基础。同时,消费升级受政策支持、人口结构变化、财富积累效应等因素影响,追求时尚、个性的90后这一群体逐渐有了购买力和自己的消费主张。
有数据统计,京东“双十一”海外直采泰国黑虎虾卖了50万只;450升以上大容量冰箱占到整体销售额的60%;意大利品牌阿玛尼(Armani)销售额同比增长27倍等。天猫也表示,随着消费升级,进口好货在“双十一”当天的销量增速迅猛,比如,泰国的第一香米品牌孟乍隆的全天成交额是去年的4.2倍;依云、歌帝梵(Godiva)2小时的销售额就超过了去年全天。京东总结,今年的“双十一”全品类消费明显向品牌化、品质化、智能化、个性化转变,注重品质和个性的小众品牌收获颇丰,生鲜、奢侈品、定制服装等新兴品类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具体而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从实用性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
消费升级还体现在,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显著提高。根据阿里健康披露的“双十一”战报,今年“双十一”开场仅6分钟,天猫医药成交破3亿元;7小时05分,天猫医药电商板块整体销售额超越去年“双十一”全天。
消费升级这一变化在“双十一”的数据里得到呈现,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投资机遇。
近几年里,奢侈品电商平台、生鲜平台、母婴平台、海淘平台等屡获资本青睐,不少平台获得多轮融资。另外,还有不少企业不断加码投资高标准的仓储物流,尝试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抓住消费升级的机遇。值得警惕的是,资本“一窝蜂”式地集中于某一领域,往往会引发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出现价格战、假货、门店关停、行业洗牌等现象,消费者在价格战中受益,但最终有可能在行业洗牌过程中利益受损。
拿奢侈品来说,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加,奢侈品消费人群开始增多,且这类人群对奢侈品的消费心态发生了变化,逐渐从外在炫耀型变成真正享受型和自有型,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细致的服务。近年来,中国奢侈品平台层出不穷,出现了各种商业模式,如电商方面出现了垂直型电商、综合型电商、跨境进口电商等,还有一些奢侈品品牌自建电商平台。但从现实情况看,奢侈品平台的假货问题屡见不鲜,部分平台的服务质量差、价格混战等问题常常见诸报端,不少奢侈品门店关停退出。种种业内无序竞争所造成的恶劣结果,终究由消费者来买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此外,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转变为对品质的追求,不少企业从中窥得“商机”,大卖情怀、概念和包装,实际产品质量不好,价格却奇高,同样也导致不少消费者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