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放开同股不同权,A股时机尚未成熟?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郭施亮 2017-12-25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同股不同权’的引入,可以提升本土市场的投资吸引力,加快吸引优质企业的回归,进而提升整个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日前,港交所发布了《创业板咨询总结修订创业板及主板上市规则》,将会在主板引入“同股不同权”。按照安排,新的创业板及主板上市规则将于2018年2月15日生效。

“同股不同权”问题,曾经引起当地市场激烈的热议。然而,鉴于“基于公众利益”的考虑,讨论多时的“同股不同权”此前一直未获得实质性进展。然而,在“同股不同权”探讨多年的过程中,香港股市却在不经意间错失了阿里、京东等知名大型企业,而不少优质企业也因其特殊的“合伙人制度”,而不得不远赴海外上市。很显然,从此前一轮轰轰烈烈的优质IPO资源的争夺战中,港股市场未能获得实质性的比拼优势。

事实上,无论是港股市场,还是A股市场,多年来基本上采用的是“同股同权”的模式。“同股同权”市场模式基本上属于一元制的形式,这种结构模式往往利于保障公众投资者的切身权益,或多或少提升整个市场的公平性原则。然而,与之相比,“同股不同权”的模式则属于双重股权结构,这样的模式允许在美股等部分成熟市场中存在。在实际情况下,“同股不同权”的模式利于保障创始人核心管理团队的话语权与控制权,并从较大程度上防止了恶意收购等现象。

在A股市场中,此前备受市场关注的万科与宝能系的股权之争事件,就为上市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的话语权与控制权问题敲响了警钟。站在上市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话语权与控制权如同一家企业的灵魂,一旦不注重控股权的把控,或第一大股东长期处于持股比例不高的状态,那么一旦遭到外部资本的恶意入侵,那么对企业来说,也将会是一次沉重的冲击,甚至还会因此丢掉了宝贵的话语权与控制权。

不过,随着“同股不同权”模式的引入,上市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对企业话语权与控制权的担忧程度也会骤然下降。在实际情况下,核心管理层可以通过少量的资本获得较高的投票权,进而控制住整个公司的运作,而无需通过较高的持股比例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控股权。但对于这种模式,目前并未运用到港股以及A股市场,反而在美股等部分成熟市场中,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运用。

对于港交所放开“同股不同权”这一举动,确实具有新时期下的重要意义。不过,港交所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此期间,不仅需要进行规则上的完善与配套,而且也需要进一步制定出更细化的投资者保护方案,而不至于让新的规则模式影响到投资者的切身权益。很显然,对于港交所的这一举动,我们仍需持续观察,而且有望在未来给A股市场带来较好的引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同股不同权”的引入,可以认为是一种市场制度上的创新。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规则上的改革提升本土市场的投资吸引力,加快吸引优质企业的回归,进而提升整个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长远战略性的目标任务。

不过,作为沿用多年“同股同权”模式的市场环境,公众投资者更注重于公平交易的原则,而在此期间,如何在实现制度创新的同时,又很好维护公众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与权益,这比较考验管理者的治市智慧。

对于A股市场而言,目前引入“同股不同权”模式,时机显然并未成熟。从A股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实现制度创新,加快优质企业的回归,并提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仍然是培育好自身市场的发展土壤,建立起完善成熟的监管体系与较为完善的优胜劣汰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未来引入“同股不同权”的市场模式下,提升优劣企业的筛选能力,并从本质上提升本土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当前A股市场需要做好的充分准备。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