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
近期,天津、河北、辽宁、广西、甘肃等地纷纷出台措施,聚焦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对于今年民间投资态势情况,《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
《证券日报》记者:激活民间投资活力的必要性有哪些?
刘向东:民间投资在我国经济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六成以上,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民间投资增幅明显下滑,对经济和就业增长的动力减弱,这关系到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进程,因此有必要尽可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激活民间投资活力。
《证券日报》记者:各项政策措施对促进民间投资作用如何?
刘向东:近两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对促进民间投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有些激励政策尚未细化或者落实不到位,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仍然较难充分激发起来,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也难以释放出来。
《证券日报》记者:目前民间投资有哪些“瓶颈”尚待突破?
刘向东:在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很多民营企业投资不仅面临市场准入的障碍,特别是垄断行业领域存在开正门设暗门的隐性壁垒,如在申请办学、办医时,对教师数和医师数的要求互为前置的隐形障碍;在降低融资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上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还不能平起平坐,如前期承诺的融资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民营企业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在土地成本、人工成本持续上涨的情况,各种评估、评价、检验、检疫、检测等制度性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在政府提供扶持优惠政策上,民营企业抱怨享受不到平等的待遇,不仅存在手续繁琐、办理效率低等问题,而且政府承诺补贴或税收优惠的兑现不了。
《证券日报》记者:2018年民间投资如何更好的释放活力?
刘向东:从目前来看,尽管国家已经从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破解融资难题、为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方针和政策要求,但下一步要使其发挥切实的效力,还需要制定系列方案,细化激发民间投资各项具体措施。由此预计2018年国家将会在具体落实激活民间投资活力方面下功夫,努力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