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回稳向好 增长潜力将继续释放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达 2018-02-02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7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全球制造业生产回暖,国际贸易投资日趋活跃,也加快了我国外需增长。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外贸企业积极转型,国内市场需求向好,外贸发展整体扭转了近两年连续下跌的局面,对外贸易运行呈现增速较快、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发展态势,外贸回稳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发展潜力逐步得到释放。

2018年我国经济将稳中求进,外贸总体回稳向好趋势将进一步稳固。但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国外贸出口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保持进出口回稳向好势头的任务仍然艰巨。下一步,要继续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一带一路”建设统领对外开放,深化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狠抓各项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的落实,加快创新驱动,巩固和提升外贸传统优势,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努力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进出口值不断提升,货物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

近几年来,我国货物贸易大国地位提升,对外贸易条件改善,贸易方式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至2016年,我国累计进出口101.1万亿元,其中出口56.0万亿元,进口45.1万亿元。2017年,我国进出口值逐季提升,分别为6.17万亿元、6.91万亿元、7.17万亿元和7.54万亿元,分别增长21.3%、17.2%、11.9%和8.6%。货物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10.4%升至2016年的13.2%。外贸发展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一般贸易进出口较快增长,比重上升

从贸易方式结构看,近年来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明显抬升,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占比逐渐降低,显示出我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货物进出口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2013年至2016年,我国一般贸易累计进出口54.5万亿元,占同期累计货物进出口总值的53.9%; 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逐年扩大,分别为52.8%、53.8%、54.0%和55.1%,2016年占比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点。2017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4%,比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也有所优化。一般贸易主体地位的凸显,使得我国出口在面临外部动荡时能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

3.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较好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成为外贸进出口的增长亮点。2017年,我国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15.5%、15.2%和16.6%,三者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1.8%。同期,我国对俄罗斯、波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3.9%、23.4%和40.7%,均高于总体增幅。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已占我国外贸总额的25%以上。在浙江,外向型企业对欧美等发达市场的依赖度逐步下降,进出口贸易额排名前三的国家和地区已经从欧盟、美国、日本变为欧盟、美国和东盟,与中东、中东欧地区的经贸合作也在快速增长。

4.外贸发展动能转换加快,民营企业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7年,我国外贸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建设、营销能力不断增强,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营销渠道及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出口增速高于传统商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成为新的增长点。从出口企业看,近年来,民营企业出口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占比持续下降,民营企业在出口中的比重首次超过外资企业,由2011年的33.5%提高到2016年的46%,提高12.5个百分点,显示我国民营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2017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8.5%,比2016年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13万亿元,增长12.3%,占出口总值的46.5%,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比重提升0.6个百分点;进口3.57万亿元,增长22%。

5.中西部和东北三省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整体

2017年,西部12省份的外贸增速为23.4%,超过全国增速9.2个百分点;中部6省份的外贸增速为18.4%,超过全国增速4.2个百分点;东北三省的外贸增速为15.6%,超过全国增速1.4个百分点;东部10省份的外贸增速为13%。这表明,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6.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

201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95万亿元,增长12.1%,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8.4%。其中,汽车出口增长27.2%,计算机出口增长16.6%,手机出口增长11.3%。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3.08万亿元,增长6.9%,占出口总值的20.1%。

7.铁矿砂、原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

2017年,我国进口铁矿砂10.75亿吨,增加5%;原油4.2亿吨,增加10.1%;大豆9554万吨,增加13.9%;天然气6857万吨,增加26.9%;成品油2964万吨,增加6.4%。此外,进口铜469万吨,减少5.2%。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上涨9.4%。其中,铁矿砂进口均价上涨28.6%,原油上涨29.6%,大豆上涨5%,天然气上涨13.9%,成品油上涨25.3%,铜上涨28%。

8.贸易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一是我国外贸“优进优出”取得积极进展,出口主导产业从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向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高附加值产品和装备制造产品出口增长较快,部分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消费品增速提高;二是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商品结构、经营主体和贸易方式“五个优化”加速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平台、国际营销网络“三项建设”深入推广,使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世界银行2017年全球营商环境效率和营商环境便利化的报告显示,中国位次提高至78位,较2015年提升了6位;三是2017年外贸企业成本不断下降、效益上升,生产经营环境改善;四是外贸领域创新能力增强,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1.多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

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文件,形成了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体系。各部门、各地方狠抓政策落实,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力推进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商品结构、经营主体和贸易方式“五个优化”,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平台、国际营销网络“三项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全球经济复苏带动了国际贸易回暖

2017年,全球贸易活跃,大部分国家告别了2016年的低迷态势,实现了进出口的高速增长。贸易状况的改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的回暖。由于工业品价格的回升,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大幅提升,导致全球经济进入一个工业品“补库存”和资本开支增加的周期。2017年全球经济回暖,拉动全球贸易出现回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2%,3年来首次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二是贸易条件的改善。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有所抬头,但全球贸易环境短期内尚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截至目前,欧洲、美国以及中国的进出口增速均已达到相对高点,加快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复苏。

3. 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外贸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企业持续创新,从供给侧发力,转型升级,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有效满足甚至创造了市场需求。一大批企业加快转动力、调结构,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汽车、船舶、轨道交通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外贸新业态发展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出口增速明显快于整体增速,新动力培育成效初显。

4.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拉动我国进口较快增长

2017年,我国原油、铁矿砂、天然气、钢材、铜精矿等10类大宗商品(占我同期进口总额的23.5%)进口价格上涨在11.2%至84.1%范围,进口数量增长介于3.4%至25.1%之间,因价格增长因素拉动进口增长7.3个百分点,数量和价格增长合计拉动进口增长9.8个百分点。此外,国内经济稳中向好,也有效带动了中国进口的持续增长。根据WTO的数据,中国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美国、德国、日本等贸易大国水平。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拉动我国进口保持较快增长。

应该看到,在全球经济持续温和复苏,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大背景下,2018年我国经济将呈现稳中求进,外贸总体形势继续趋好,但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出口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保持进出口回稳向好势头的任务仍然艰巨。

1.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将继续存在

在全球制造业产能过剩、市场份额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仍在升温。随着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出口可能受到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新兴经济体中低端制造业崛起的双重挤压。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世界贸易复苏进程将呈现曲折往复

由于世界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全球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出现调整,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世界贸易复苏进程将呈现曲折往复的特点。2018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仍可能对新兴经济体的资本流动和货币汇率带来冲击。伴随着美联储加息、缩表和减税,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央行也相继跟进,未来欧洲央行也会考虑逐步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意味着危机后持续近10年的全球性宽松流动性环境将发生逆转,未来全球资本流动也将发生明显变化。

3.国内生产要素成本提高,传统外贸竞争优势有可能持续减弱

随着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明显弱化,尤其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对出口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外贸领域面临的转方式、调结构任务更加迫切。

从总体上判断,中国外贸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减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头挤压”。一方面,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以互补为主的关系将发展为互补与竞争并存关系,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将面临发达国家更严苛的遏制。

1.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扩大新兴服务出口

要加快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挖掘服务贸易发展潜力。一是结合国际制造业升级方向,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实现出口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建议将智能家电、智能手机、高铁机车、核电机组等高端产品作为未来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重点产品,通过政策引导、财税支持、创新补贴等措施进行大力扶持,提高我国出口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落实“优进优出”战略;二是要在提升传统服务出口的同时,积极扩大新兴服务出口,培育以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软件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产业贸易竞争优势。加快完善服务贸易管理协调机制,加强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投资政策的协调性,展开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

2.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

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既向世界展示我国努力开放市场的积极性,又顺应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降低购买海外高品质消费品的成本创造良好条件。要抓住2018年我国将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契机,在扩大我国进口、改善供给结构的同时,为其他国家扩大出口、搭建国际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创造良好条件,努力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公共产品。

3.培育货物贸易新的增长点

一是适应国际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潮流,选择智能家电、智能手机等产品作为未来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重点产品,通过政策引导、财税支持、创新补贴等措施进行大力扶植。

二是鼓励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发挥广交会等平台作用,加强经贸交往、产业合作,开展园区建设交流,推动对外贸易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巩固贸易大国地位。

4.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要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增进战略互信,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进周边国家产业合作,输出高端优质产能,输入战略资源与产品,推进金融一体化发展,扩大人民币互换范围;重视创新能力开发合作,支持外贸企业利用内部和外部创新资源实现创新发展,一方面充分挖掘自身研发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利用外部创新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创新能力。

5.降低外贸企业成本负担,增强国际竞争力

要结合国家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政策措施,建议针对外贸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加大、汇率成本增加等方面问题,在提质增效、财税支持、金融汇改等方面寻求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的办法。一是引导并推动外贸企业树立创新发展意识,通过技术、管理、流程、模式、商业等方面创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增加产品与服务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二是筛查涉及外贸企业进出口环节收费情况,对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减免收费,大幅降低公共属性较强的科目收费标准,结构性调降经营服务性收费。三是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最大限度地简化通关手续,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强海关国际合作,提高通关效率。四是完善支持外贸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效率,缩短退税时间,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980年至2017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速(%)

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198030.032.727.8
198530.04.654.1
19903.418.2-9.8
199518.722.914.2
200031.527.835.8
200523.228.417.6
201034.731.338.8
2015-7.0-1.8-13.2
2016-0.9-2.00.6
201714.210.818.7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