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去杠杆,是稳杠杆和降杠杆的过程,也是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过程。”长江证券研究所宏观部负责人、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赵伟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持续上升,是结构性去杠杆的重要原因。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指导要求下,结构性去杠杆将助力金融防风险,加速传统行业出清,助力经济加速转型。总的来看,政策助力“加速转型”和防风险背景下的信用收缩是2018年的逻辑主线。
中国证券报:如何理解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的“结构性去杠杆”?
赵伟: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持续上升,且国有企业杠杆率显著高于私营企业,是结构性去杠杆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持续大幅上升,由2011年底的181.1%上升至2017年9月的256.8%,高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性质的企业杠杆结构分化,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而国有企业大幅抬升后保持高位,且后者明显高于前者。
防风险背景下,结构性去杠杆助力金融防风险。中央财经委员会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随着防风险工作逐渐从金融体系扩展至实体部门,结构性去杠杆即从非金融部门最低效的负债入手,从源头上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避免盲目去杠杆导致资产质量进一步下降。同时,加强信托、委托等的管理,压缩表外融资,减少表外风险的暴露,助力金融防风险。
中国证券报:结合当前经济环境,谈谈如何结构性去杠杆?
赵伟:结构性去杠杆,一方面从分子端优化负债结构、稳定负债增长,另一方面从分母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稳”和“降”的平衡。去杠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从分子端控制负债端增长,或者从分母端做大经济总量,或者双管齐下。总而言之,实现杠杆率下降,需使分子端增长慢于分母端。如果一味压缩分子端债务增长,可能导致债务通缩,拖累经济增长。中央财经委员会将结构性去杠杆上升至顶层设计的高度,分子分母端双管齐下,分子端重点去低效、高风险的负债,同时,信贷支持先进制造等产业发展,实现负债结构优化、增长稳定;分母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从而实现去杠杆和稳增长之间的平衡。
近期市场关注较多的PPP清库,即结构性去杠杆的典型例子。从去年11月财政部出台“92号文”以来,已清理PPP退库项目2330个,对应投资额近2.2万亿元。分行业来看,传统基建相关的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退库规模较大,而社会保障、农业、体育、政府基础设施、林业、教育等行业退库项目占比较低;分省份来看,清理退库项目主要集中在新疆、云南、内蒙古、甘肃等西部省份,这些省份负债率普遍处于较高水平。
中国证券报:结构性去杠杆对我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赵伟:结构性去杠杆,加速传统行业出清、助力经济“加速转型”。结构性去杠杆,推动过剩产能、“僵尸企业”加速出清、降低分子端压力,也为新经济、新动能腾出加杠杆空间。与此同时,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战略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加快培育新经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做大分母端,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例如,“92号文”发布以来,生态环保、农业、林业等PPP新入库项目比重较高、项目库增长较快,可能与今年重点推进的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环保攻坚等经济新发力点有关。结构性去杠杆,是稳杠杆和降杠杆的过程,也是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过程。
政策助力“加速转型”和防风险背景下的信用收缩是2018年的逻辑主线。伴随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政策持续支持引导,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消费升级等“新经济”将成为2018年经济重要发力点。防风险推进的过程中,同业、表外业务收缩,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增长先后放缓,非标融资压缩拖累社融增长。随着信用收缩的影响逐渐显性化,经济或阶段性承压。总的来看,2018年坚定看多“转型”、看多“新经济”;同时,需要警惕信用收缩导致的经济阶段性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