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前夕车企开启召回模式今年3个月内召回数量已超280万辆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陈炜 2018-03-16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时值3·15来临,产品质量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而记者日前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在经历了2016年召回数量首次破千万辆后,2017年,我国的汽车召回总数再创新高,突破两千万辆。

而2018年开年以来,截至3月15日,不足三个月的时间,质检总局已发布37起召回公告,涉及车辆超280万辆。其中,东风日产和长安福特两家车企的产品召回数量最多,共计超过120万辆。

仅3月份以来,宣布召回的车企就已高达11家,涉及召回车辆超31万辆,其中不乏法拉利、捷豹路虎、阿斯顿马丁等高端车型。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3·15之前就有大批车企召回案例,可以说有的车企就是为了避免被曝光,才选择在这个节点主动召回来减少投诉的。

而随着汽车召回数量的井喷式增长,也让更多人关注到汽车后市场领域的现状。根据3月12日中消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汽车行业投诉量比2016年增长了3成。

召回数量大幅增长

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我国汽车产品的召回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的汽车召回数量为558.6万辆,到2016年突破了千万辆大关,达1133.5万辆,而在去年,突破了两千万辆,达2004.8万辆。

具体来看,2017年,国内各主要汽车产品生产者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共251次,涉及品牌49个,召回数量同比增长77%,连续四年刷新年度召回数量纪录,召回规模已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而据公安部交管局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2.17亿辆,这也就意味着,全国平均每10辆汽车就有1辆涉及被召回。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去年大面积的汽车召回,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此前“高田气囊事件”的影响。

根据数据显示,由高田“问题气囊”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车辆召回,目前数量已超过1亿辆。包括大众、通用、本田、丰田、日产、奔驰、宝马、雷克萨斯、沃尔沃、保时捷、英菲尼迪等在内的众多品牌,都受到影响而召回部分汽车。

其中,在中国市场,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共有29家车企因高田气囊事件实施召回36次,涉及车辆987万辆,占总召回数量的49.2%。同时,因批量过大,多家厂商采取分批召回模式,高田“问题气囊”的回收工作仍未结束,召回工作恐将延至2019年。

对此,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认为,这或许与企业零部件采购管理监控体系存在漏洞有关。他表示,汽车制造商对零部件质量检测过程中,有些问题未必能监测到,而是在此后车主的反复使用中才暴露出问题。

同时,记者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公开信息统计发现,开年以来,截至3月15日,国内汽车已发起37起召回,包括大众、丰田、福特、日产、本田、现代、标致雪铁龙、阿斯顿马丁、法拉利,奔驰、宝马、捷豹路虎、特斯拉等,均榜上有名。

投诉量增三成

根据3月12日中消协发布的《2017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去年,全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与咨询信息系统共录入汽车产品(含零部件)投诉20474件,比2016年增加5227件,增长率为34.3%。

其中,在所有的汽车产品类投诉中,65.32%的投诉对象为家用轿车,占比最大。其次是汽车零部件,占比25.77%。

从消费者投诉性质的数据来看,汽车经营者的售后服务、合同及质量问题占比较大,分别为30.59%、22.19%、20.40%,三项问题合计占投诉总量的70%以上。

其中,售后服务问题投诉量增幅较大,达4.01%。具体来看,涉及售后服务问题的投诉主要包括:不履行三包义务、不履行售后承诺、同一质量问题多次维修、售后在三包期内收费修理等,其占售后问题比重分别为31.20%、18.39%、7.28%和5.31%。

涉及合同问题的投诉主要包括:合同违约行为;不平等格式条款;限制缔约自由等。涉及质量问题的投诉主要包括:产品性能问题;不合格商品问题;变质、损毁等。

从2017年全年汽车投诉案件分布情况来看,下半年的投诉量相对较高,其中9月份作为汽车销售的黄金期也是汽车相关投诉的高峰期,投诉量占全年的18.20%。

从投诉涉及的品牌来看,长安福特被投诉850次,排名第一,一汽大众被投诉806次,上汽大众被投诉712次,位列第二、第三名。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投诉数值为绝对值,因各品牌汽车产品的销售量和保有量不同,因此仍需综合考量。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