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哲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是两月有余。
就军民融合这一热点,《证券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
《证券日报》记者:当前军民融合项目落实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阻碍?
刘哲:军民融合是我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瓶颈,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分严格的行政许可要求和招投标条件,准入门槛过高,导致参与度不足,难以形成市场化的竞争环境。
二是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投资政策不平等,信息不对称等,造成社会资本参与度有限。
三是军工研发成果实现从“技术”到“商品”的跨越,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还需产品的优化、市场的开拓、管理模式等更为开放性和市场化的转变和创新。
《证券日报》记者:地方政府应如何支持军工集团公司发展军民融合重大项目?
刘哲:地方政府在重视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建设等硬环境的同时,要着力在营造军民融合的良好“软环境”上实现突破。
首先,地方政府要适应“软环境营造者”的新角色,为社会资本的进入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软环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和市场准入限制,提高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力,建立军民融合的长效、高效机制,让市场在军民融合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其次,地方政府要营造军民融合的友好型制度软环境。对于不符合军民统筹要求、不利于公平竞争、法规文件不衔接不配套的地方法律法规进行系统梳理和清理,为军民融合扫清制度藩篱。
最后,地方政府需要完善要素市场,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的充分流动。以及建立军民融合资源、项目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创新激励机制、人才考评和弹性就业等方式,调动军队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军工集团等各方积极性。
《证券日报》记者: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的落实有何意义?军工辐射带动作用有哪些?
刘哲:实施军民融合战略,一方面有利于盘活存量资源,提升现代国防科技工业水平。另一方面国防军工技术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沉淀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成果从专用向通用的普及,将大幅提高相关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更大范围内、让更多工业领域享受到技术创新的成果,充分释放技术进步带来的正外部性,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向最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