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始,去年保险公司高管的变更图谱也显现出来。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去年以来,共有38家险企变更了董事长,有34家险企变更了总经理。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已开业财险公司与寿险公司合计168家,变更董事长、总经理的险企数量均占行业的两成有余。从公司分布来看,变更董事长、总经理的险企既有上市险企等大型险企,也有中小险企。总体来看,中小险企占绝大多数。
对于保险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变更,一家中型险企管理层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一方面险企高管变更源于股东方的调整,另一方面一些险企高管则因为个人原因离职。在目前新开业险企逐渐增多的当下,险企高管出现流动较为正常。
中小险企高管变更频繁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去年以来,共有38家险企变更了董事长,有34家险企变更了总经理,有14家险企同时变更了董事长与总经理。
从寿险公司来看,变更董事长或总经理的险企包括中邮人寿、君康人寿、中美联泰、吉祥人寿、长城人寿、英大人寿、陆家嘴国泰、中韩人寿、君龙人寿、汇丰人寿、和泰人寿、中华人寿、瑞泰人寿等。
从财险公司来看,变更董事长或总经理的险企包括中华财险、大地保险、渤海财险、利宝保险、国泰产险、诚泰财险、中石油专属、前海财险、苏黎世、安达保险等。
值得注意的是,和泰人寿于2017年内发生2次总经理变更。其中,2017年5月5日,王浩获批担任和泰人寿的总经理。2017年11月29日,李玉泉获批担任和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玉泉曾任人保集团副总裁和人保健康党委书记、总裁。
从经营情况来看,上述险企中,有多家险企连年亏损。例如,公开数据显示,成立于2012年底的中韩人寿一直没有盈利,2012年至2015年度的净亏损分别为0.21亿元、0.56亿元、0.74亿元、0.93亿元。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34亿元,成立以来累计净亏损额达到3.78亿元。
从业务层面来看,上述寿险公司中,多家险企2017年保费结构出现了万能险保费快速下滑、规模保费应声而跌的态势,尤其是部分险企的万能险出现超过五成的大幅下滑,个别险企由于新增保费不足,现金流出现压力。
例如,去年更换董事长的中法人寿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与去年二季度相比,去年三季度中法人寿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再降933.1个百分点至-2776.16%,延续了该组数据此前多个季度不达标的情形,消耗殆尽的资本金还令中法人寿陷入流动性枯竭的困境。
除上述险企之外,还有11家新成立或去年开业的保险公司、保险资管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任职资格获得保监会的批复,并于去年正式履新,包括百年保险资管、人保再保险、汇友建工、粤电自保、众惠相互、中远海运、爱心人寿、招商仁和、信美人寿、横琴人寿等。
中小险企高管压力似山大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及竞争格局下,中小险企如何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高的利润,均考验着每一位中小险企掌舵者。
在券商研究员及业内人士看来,在目前的监管环境来看,无论是产品、渠道,还是投资方面,大型保险公司均较中小险企更具优势,中小公司如何管理风险、经营业务、建设队伍均考验着其管理层。
长城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表示,寿险方面,2017年以来,A股4家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市场占有率有所分化,强者恒强。四家A股上市险企在利润端的表现远好于中小险企。财险方面,三期商车费改2018年初有望实行,将加剧市场竞争。在“监管姓监”以及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小产险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
从目前行业利润分布来看,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显示,去年上半年,75家寿险公司(个别未披露)净利润为463亿元。其中,41家盈利,合计盈利583亿元;34家亏损,合计亏损120亿元。其中,净利排名前七的7家公司合计净利为493亿元,占盈利险企的84.6%。也就是说,其余68家险企合计净利占比不到两成。
中保协去年发布《回归保险本源,中小寿险公司发展之道》(下称“报告”)也提到,2012年-2016年,我国寿险业原保险保费增长1.2万亿元,七家大公司占比约40%;2014年至2016年,中小公司行业利润占比分别仅为20.14%、23.2%、19.32%;大公司分享了代理人增员的绝大部分红利,招募到接近90%的新增人力。
中小寿险管理层既面临外部的激烈竞争,也面临着内部股东的压力。上述报告提到,从微观层面来看,一些中小险企股东期望不理性。中小寿险公司股东背景纷乱复杂,各方对寿险牌照的期望和使用方式差异显著,带来公司治理结构重大转变,部分股东缺乏对寿险行业的理解和认识,异化寿险公司的定位和寿险牌照的用途。
除此之外,大量中小公司还面临着战略定位不实际、经营模式无特色、人才机制不匹配、产品属性不支持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