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需去库存 也需去产能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徐国杰 2018-08-13 07:44:5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末,已有300多只基金被清盘(不同份额分开统计),远远超过去年全年的清盘数,创出历史新高。基金业挤泡沫、去库存在加速进行中。  

探究清盘的原因,一类是基金规模持续缩减、中长期业绩不佳、产品类型边缘化。比如分级基金清盘就是因为政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该类产品边缘化。

另一类清盘主力军则是定制基金。今年以来,定制基金大量出现委外赎回现象,我们可以从一些基金的净值异常波动中发现端倪。比如,海富通欣益混合C8月2日净值大涨19.33%,光大保德信永鑫A7月26日单日净值大涨208.14%。业内人士分析,这多半是发生了大额赎回,赎回费计入资产后引发净值飙升。在机构资金撤退后,这些壳基金大概率就面临清盘的局面。

但另一方面,新基金发行仍然延续了过往的发行热潮。截至7月30日,今年以来发行新基金487只,虽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主要原因则是由于去年委外基数较高。

从基金公司来看,今年7个月时间,有26家基金公司发行了10只以上的新基金,一家基金公司旗下有100多只产品已是寻常现象,可见基金业在去库存同时也存在去产能的必要。

应该说,基金公司的发行冲动,一直以来是中国基金市场的痼疾,不发新产品就意味着敌进我退,所以只能大家一起参与这个游戏。

事实上,监管层也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并且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引导。作为基金公司,则更应关注这些监管政策的指引意图,可以把资源向养老金、海外投资倾斜和发力。

眼下,已经有基金公司开始行动起来了。比如华宝基金搭建了国际业务平台,引入国际知名机构,并开始慢慢地做出了口碑。还有的公司利用外方股东的优势,向国内推荐海外产品组合,自身则立足于海外投资中所欠缺的客户服务这一空白点,做出自己的品牌。争取资金的长期化,将短钱变为长钱,这才是基金公司冲破困局的一济良方。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