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在转变方式、优化结构、转换动力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的地位举足轻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从战略高度阐明了与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产业体系特征,也为资本市场支持创新驱动战略、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
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体经济成长和市场需求是基础,人力资源是智力和管理支撑,现代金融服务则是助推器。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最终都要以实体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因此,金融的发展必须与其他三个方面相协调,定准位,走稳步,扛得起。
按照我国新兴产业规划,2020年要力争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把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我们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目前,我国已有一大批上市公司成为行业龙头,它们在融资渠道、技术储备、人才积累、品牌形象等方面有优势,可以更好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在创新驱动战略下做大做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2016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适合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2016年以来,监管层实施新股发行常态化、并购重组常态化,有力促进了资本形成,推动了产业整合,壮大了资本市场支撑实体经济的能力。主板市场支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成绩显著;中小板、创业板也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的聚集地,很多公司成为行业龙头,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针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服务平台:一是新三板市场不断壮大,至9月底挂牌企业超过1.1万家,累计发行股票金额979.85亿元。这些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六成。二是区域性股权市场在规范基础上稳步发展,目前挂牌企业超过2万家。三是服务创新创业型企业的私募基金加快发展。根据基金业协会备案数据,今年前7个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分别达到4.38万亿元和4200亿元,成为创新创业型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来源。四是推动“双创”债券试点。2016年10月,在证监会等组成的跨部门、跨单位的“双创”债券专项小组推动下,两单“双创”公司债成功发行,并在上交所上市。银行间市场也推出了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试点。
按照创新驱动战略要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支撑、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化转化机制,任务迫切而艰巨。
就资本市场来说,要充分发挥信息透明、定价公平、风险分散、对接快捷、监督有效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机制,推动产品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既助力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壮大,也支持传统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完善和优化“入口”机制。在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的规则设置上,加大对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企业的支持,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创新创业领域。二是完善和创新“接口”机制。鼓励风险基金、股权基金、机构资金、民企资金和高净值群体资金等参与创新创业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投资,方便它们退出或转让。在税收方面给予政策性优惠。三是强化“出口”约束。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和转板制度,让劣势企业的估值“应声而降”,降低并购成本,便利优质企业融资。四是完善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对接不同融资需求的创新创业企业,扩大服务覆盖面。完善创业板上市标准和程序安排;强化新三板市场融资、并购、交易等功能;加强区域股权市场监管。五是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和股东分红等制度规则,鼓励上市公司充分调动人才创新的积极性,优化公司治理,提升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