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投资时机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黄可鸿 2018-08-29 13:49: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经济周期可以决定一个国家萧条还是繁荣,也可以决定一个人富有还是贫穷。如果想把握房地产、股票、商品、外汇等投资在不同经济状况下的涨跌,可以从《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这本书中一探究竟。

近年流传一句话:“人生发财靠康波”,出自已故“周期天王”周金涛。他认为:“每个人的财富积累,一定不要以为是你多有本事,而是完全来源于经济周期运动的时间给你的机会。”“康波”对有的人或许有用,但宣称普通人可以靠它发财却值得存疑,毕竟“康波”理论属于百年前,经济学早已在更新换代中融合新方法,更趋近现实。

“康波”是什么呢?它是指俄国康德拉季耶夫的经济周期理论,他确信经济以极低频率震荡,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超过了50年。此外,还有库兹涅茨周期(约20年)、朱格拉周期(约10年)、基钦周期(2-4年)等,这些早期理论描述了房地产、投资、存货等不同动因下的经济波动。当时的经济学认为,经济稳定是一种常态,萧条只是暂时的。但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让人重新审视了市场有效性,经济学家终于意识到,持续性的非自愿失业确实存在。

投资关乎时机,除了做对的事,更需要对的时机、对的人。这让人想到一个故事:2010年1月27日的美国旧金山,苹果公司在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第一代iPad,点燃了消费者的购买欲,iPad也被称作“开启了平板电脑时代”。但事实是早在1996年,一款叫“Palm”的掌上电脑就已问世,曾短暂地红极一时。后来由于研发落后、公司治理等问题以失败告终。人们记住了乔布斯、苹果公司、iPad,但只在乔布斯的传记里才会想起杰夫·霍金斯的Palm。能力和实力不同的人或公司,对同一个机遇也有不同的把握。

甚至,“经济周期”这个词也有它的时机。在1862年“朱格拉周期”提出之前,没有人意识到,即使没有外界的触发因素,周期现象也会发生。朱格拉率先提出了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他写道:“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到了20世纪80年代,“经济周期”又遭受普遍质疑:一方面,经济指标之间变得越来越矛盾,规律性也越来越模糊;另一方面,早期的理论已被新理论取代,研究主题也从“周期”更多地转向“波动”及经济增长。

那么,如何从周期看待投资呢?作者用了半本书详细讨论此问题。举例来说,当经济受到冲击,某些行业部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多数国家,约85%的消费属于服务与非耐用品,例如医药、杂货零售、食品饮料、理发、保洁等等。其中,政府等公共部门的消费甚至带有轻微的反周期性,即在衰退期间的社会支出是上升的,而繁荣时期的税收则会增加。

投资并不简单。追涨杀跌式的跟风,或把美林时钟玩成电风扇,都不如在机遇到来前修炼内功,为把握下次时机而蓄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