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投资私募基金的 两大误区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曾令华 2017-12-25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研究发现,清盘线迷信和绝对收益迷信是投资者在投资私募基金时存在两大的误区。投资者只有破除这些迷信才能获得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回报。

清盘线迷信

投资者若过分迷信清盘线不仅可能令其收益受损,也可能使得基金经理在压力下,操作变形。

一般来说,清盘线设置的初衷是敦促基金经理及时止损。但投资者却容易误认为,基金本身由于设立了清盘线而变得更安全了。 这种理解容易引发道德风险。过分迷信清盘线的投资者有可能会选择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产品。

一般私募的清盘线设置在0.8元。于是部分投资者认为,投资股票型私募基金即可享受股票市场的收益,而最大的风险在亏损20%。事实上,由于流动性等原因,组合未必能将损失控制在20%以下。更重要的是,基金的风险特征由组合的风险特征决定。如果组合投资标的超出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即便基金设立了清盘线,它也是超出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的。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清盘线的存在容易促使其“追涨杀跌”。具体的投资上,一般管理人会采用先建完全垫,逐步提高仓位的做法。这种投资方法下,清盘线容易使基金有效资产运用不足。建仓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起初基金的净值较低,由于清盘线存在基金经理往往会控制资金追加的幅度。等到净值长上去之后,才开始大幅度追加资金,提升仓位。不过这时往往投资标的已经涨过一大截了。而在市场回调,由于清盘线紧箍咒的存在,管理人倾向于减仓。

绝对收益迷信

部分投资者过分迷信绝对收益,容易低估投资风险。

私募基金以绝对收益为标榜,但真正能做到绝对收益的非常少。我把国内的私募基金,以及最有绝对收益可能的市场中性基金做了一个绝计。按照2013年成立的私募基金作为样本,总共1125家,其中每年实现正收益的68家 占6.04% 。2015年-2017年以2015年为样本,总共2081家,其中正收益167家 占比8.02%。而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2013年成立的市场中性策略基金迄今都已清盘。

基金研究机构晨星在研究报告中表示:绝对收益只是在理论上说得通,但事实上未必能实现。其中一个影响的原因是交易费用,如交易佣金和卖空费用。现代组合理论在计算贝塔时并没有考虑了这方面因素。然而,交易费会降低阿尔法,尤其采用中性策略的交易费用特别高。除交易费外,更重要的是贝塔值的估算问题。部分基金投资的区域较难找到相应的指数来衡量风险,而且也很难做对冲。

投资是一个以风险换收益的过程。超过无风险收益的收益其实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个风险可能没有被考虑。这种风险可能是潜在的尚未暴露。但这并不表示风险不存在。绝对收益可以作为基金经理的努力方向,但投资者必须明确绝对收益只是努力方向。投资中,最重要的是把久期和资产相匹配。

不过,不少私募在与投资者沟通中,越来越倾向于告诉投资者产品真实的风险收益特征:倾向于告诉投资者,市场下跌,基金净值也会下跌。私募基金希望通过中长期的投资,获得良好的绝对收益。但这也是努力的方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