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对外开放进入加速阶段。先有沪深港通扩容,后有A股纳入MSCI,央行昨日推出QFII和RQFII三项改革利好措施。在此趋势下,海外资金有望持续流入中国股市。那么,A股市场还会有什么对外开放的措施?《证券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
《证券日报》记者:您认为A股对外开放有何意义?
刘哲:不断扩大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一方面是A股优化投资结构的内在需要,在推动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的同时,也有助于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相关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也是全球资产配置的客观需求。当前全球资金对于A股的配置比例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与中国经济体量、增速和发展潜力并不匹配,随着外资进入A股渠道的陆续拓展,有利于提升外资对A股的参与度、认知度和认可度。
《证券日报》记者:A股进一步对外开放是机遇亦是挑战,您认为机遇有哪些?挑战有哪些?
刘哲:A股的对外开放在引入增量资金的同时,也对A股市场的相关制度和规则,比如股票的停复牌制度、上市和退市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的优胜劣汰和分化状况可能会加速。同时,A股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也会增强,如何提升A股市场的价值发现和定价能力,提升市场的风险防御能力,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证券日报》记者:您认为A股市场还会有什么对外开放的措施?
刘哲:近年来,资本市场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渠道同时推进,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为境内金融机构的境外投资打开了大门。而A股与港股的互联互通,为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股票市场建立了渠道,2018年6月份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是A股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未来A股对外开放的步伐会继续推进,在解决交易制度和基础设施等技术性问题的情况下,沪伦通有望加速推进,与国际成熟市场实现对接。未来对外开放的措施将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准入门槛或将进一步降低,随着A股对外开放步伐的深入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提升,A股纳入MSCI的股票数量也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