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通枸杞:
打造现代枸杞供应链平台
世界枸杞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看中宁。
从宁夏中宁县的街头巷尾到田间地头,从鳞次栉比的枸杞商行招牌到一望无垠的万亩枸杞园,所见所闻都在提醒我们,这里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枸杞之乡”。全国股转系统、宁夏证监局和上海证券报联合主办的“新三板万里行-宁夏专场”大型调研活动第一站的调研对象——全通枸杞,就坐落在中宁县城里。六百年历史的枸杞种植业,正在向全新的业态转型。全通枸杞这样的先行者们,正试图打造服务于整个枸杞产业的垂直化供应链管理平台。
枸杞做出了“万花筒”
步入全通枸杞加工基地的主办公楼,工作人员立即把调研团队直接引入枸杞产品展厅,公司董事长雍跃文早早摆下了“枸杞阵”以迎接调研团队的来临,展厅桌子上摆满了枸杞果茶、枸杞芽茶和枸杞汁等。“根茎叶花果,枸杞浑身都是宝。”从事了十余年枸杞生意的雍跃文对枸杞了如指掌,“《本草纲目》上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出人意料的是,展览架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司刚刚开发的枸杞类新产品——酒任爽。雍跃文介绍说:“《中华药典》记载,枸杞有18大功能,前5大功能是护肝、明目、滋阴、壮阳、提高免疫力。什么对肝伤害比较大?酒精。这款产品适用于酒精肝和肝损伤,为了这个项目,我们和中科院共同成立了宁夏全通枸杞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枸杞功能食品技术研发中心。”
展厅里,展出了全通枸杞生产的主要产品,如有机枸杞干果、枸杞原汁、枸杞浓缩汁、枸杞鲜果汁饮料、枸杞籽油、冻干枸杞全粉、枸杞多糖等。据介绍,公司目前已同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枸杞工程中心合作,共同研发包括原果系列、休闲系列、粉剂系列、保健系列、茶品系列、花蜜系列、饮品系列在内的六大系列、三十多种枸杞产品。
“产品销售刚刚开始,但已经跟全国各个医药销售渠道签了1亿多元的销售合同,我们最近在做酒店市场和药店市场的渠道。”雍跃文说,和其他解酒药品不同,酒任爽属于特膳食品。特膳食品是公司接下来重点开发的方向。
全通枸杞董事赵逢春向记者解释道:“特膳产品不是普通食品,也不是药品,而是针对靶向性人群的特殊食品。政府对特膳食品的管理标准与婴幼儿奶粉的管理是同一级别的,非常严格。现在宁夏只有全通枸杞一家企业拿到了这张特膳食品的批文。”
让深加工再“深”一点
三年前,在大家的印象中,全通枸杞是一家枸杞“粗加工+外贸”型的企业。2015年,全通枸杞作出重大战略调整,从简单的干果枸杞销售,转为枸杞深加工萃取物的研发和销售,由原来的贸易公司向高科技、深加工的方向在发展。
如今的全通枸杞,正将经营重心逐步向供应链管理平台转变。通过整合上下游的产业资源,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采购渠道、技术和管理优势与多层次销售网络,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从业者提供市场信息及产业资源对接服务。提升枸杞产业链中资金、资源的运转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志在形成一个集种植、采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枸杞产业深度垂直供应链管理平台。
“我们应该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枸杞产业的深度垂直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从种植基地、研发产品到供应链管理,未来做宁夏枸杞电子交易所,通过大宗交易和类金融业务,跨地域、跨领域做枸杞产业。”雍跃文表示。
在种植环节上,全通枸杞通过适度的规模化解决农户小而散和标准化的问题。
“其他环节都可以机械化,但是采摘的环节还是必须人工。按照5万亩算,一天的采摘人员就要五六千人。我们现在解决适度规模化,以500亩至1000亩为一个单元,管理100人至200人的劳动量,这可能是一个最佳的匹配度。”雍跃文解释道。农产品品相的好坏决定了价格。从2004年开始,全通枸杞就开始了与农户合作的采购模式,从采摘开始最后到制干,色泽、大小、品种逐步标准化。在枸杞基地建设上,全通枸杞目前可控的是6万亩,公司预计到明年这个数字会增长到15万亩。
在加工环节,全通枸杞采取多个初加工企业共同加工的模式,自身以研发为突破点,力图以特殊膳食、休闲食品和多形态产品作为下一步发展的核心,打开销路。近两年,公司开始打造天杞园、酒任爽、天茨园等品牌,希望在深加工的特膳食品领域打造知名品牌。
产业发展三大瓶颈待破
记者了解到,中宁县众多从事枸杞产业的公司里,绝大多数都是以枸杞鲜果的种植和枸杞干果的初加工、销售为主,业务模式单一。而全通枸杞的产品线要丰富得多。据介绍,公司目前一年加工枸杞鲜果的能力达到5000至10000吨,枸杞鲜果汁可以从采摘起6小时内完成加工。公司还有枸杞片剂、粉剂的加工线,并新建了枸杞功能食品的加工线。在供应链管理上,全通枸杞还在做多个品牌的ODM和OEM。
“转型实施两三年来,无论是行业中的地位,还是产业上的布局,我们都已经收到了良好的反馈。我们希望用新的理念和模式带动整个枸杞产业的发展。”雍跃文表示,目前中宁一年交易的枸杞原果数量为20万吨左右,种植面积80万亩,从业人员2万人,产值200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几百家相关企业,为什么没有一家上规模的上市公司呢?原因是企业太分散,模式太原始,这一情况必将得到改变。
提及下一步,雍跃文表示任重道远。“现在需要突破的第一大瓶颈是种植端。我觉得要解决种植端的有效供应的问题,包括种植端有效供应、高端种植、适度规模、劳动技能提升等问题。第二大瓶颈是加工端。加工端问题要靠机械化解决,十年前色选机没有发明的时候,一天一个人工只能拣100斤枸杞,现在一个小时一台色选机能拣4吨枸杞,目前整个中宁县有780多台色选机,加工能力大大提升。第三大瓶颈是需求信息端。我们在互联网、大宗交易平台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对接,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与本次调研人员:盛景荃、郑培源、李少鹏、阮晓琴、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