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的企业模式大部分都是山寨而来的。因此每当中国企业在国外遇到贸易保护时,往往会有人评论:看,这就是山寨别人的后果。仿佛山寨就是模仿和抄袭,是创新鄙视链的下一环。
但其实,经历过了最初互联网浪潮的演化,中国的企业在山寨之后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比如腾讯,很多人知道,最早它是模仿MSN而来,但是现在MSN已经停摆了,腾讯却越来越庞大,几乎每天都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中,进步得人们甚至已经忘了它最早的山寨对象是谁。还有国内最早一批网站,如新浪等都是发端于国外,在国人强大的山寨能力下,被移植到国内,并迅速生根发芽,滋养出一项又一项伟大的产品以及伟大的企业。
山寨之于创新,就像中国人自己不生产种子,从国外借种子。借回来之后,种子是一样的,但是凭借着中国人强大的智慧和能力,以及中国完全不同的水土,最终长的果实,与国外的果实可能完全不是一个味道。你说这还是山寨吗?恐怕这正是一种创新吧。
深圳,这个最具创新创业氛围的城市,你可知道它曾被冠以“山寨之都”的封号?深圳有着世界知名的山寨街道——华强北。当时山寨手机风靡全球的时候,笔者就亲眼见识了山寨商家的智慧:一有国外品牌商推出新款手机,马上被华强北的山寨手机商效仿,不仅如此,还加上各种新功能,结果就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新产品。比如手机背面是个镜子,打开手机内侧还能秒变熨斗喷头,或者电吹风……这种山寨产品,让消费者会心一笑,怎么就那么有才呢?谁能说这所谓的山寨里没有设计者的用心和创新?
曾经,深圳对于自己被称为“山寨之城”是极为避讳的,政府层面想尽办法打击山寨,除了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为创新提供政策环境,还加大了对山寨、假冒商品的打击力度。事实上我们都清楚,合法范围内的山寨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山寨就创新,确实很困难,大量的创新其实都是从模仿、学习之后,再进行消化,即所谓创新的过程。如果只是纯粹地仿冒、造假,那是违法的范畴,是不值得鼓励和提倡的。
关于山寨和创新的问题,网络上有很多讨论,但归根到底,总会归结为创新环境问题。很多人普遍认为,中国的创新不具备条件,一是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好,创新很容易被抄袭,从趋利避害的角度,也就不愿意主动创新,而是纷纷选择山寨;二是认为创新的风险成本很大,中国的企业为了快速发展,不愿意承担这个成本;三是中国的教育环境、思维模式等等决定了中国人在创新、创造性方面不如西方人那么开放、活跃,难以出现像西方那种颠覆式创新。但在笔者看来,这些观点其实有些过时。山寨也好,创新也罢,归根到底是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大概在10年前,中国的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所以对于国外的很多经济商业模式都是先山寨后创新,但是现在,中国的各方面环境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你会发现,国外已经开始山寨我们了。比如中国的阿里巴巴,在国外非常流行,很多国家也在做自己的阿里巴巴;中国的共享单车被称为新时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很多国家也开始学习建立自己国家的共享单车。这说明,山寨无国界,也与所谓的国人的思维模式无关,它只是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一种市场的自然选择而已。所谓的中国人缺乏创新意识,西方人更天马行空,多少有点骨子里的自卑意识存在,有点没底气。现在中国发展壮大了,这种意识也该改改了。
不过关于山寨和创新,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比如企业的主动创新意识。如何鼓励主动式创新?共同营造创新的氛围,降低创新失败的风险,或者让山寨变得更有活力一些,都需要进一步地探讨。不鼓励山寨 ,也不打压没有成果的创新和尝试,是我们都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