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投资者核心利益洪磊诠释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思路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丹丹 2017-12-04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协会)会长洪磊2日表示,近期协会将发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明确重点事项规范性标准,并在登记备案系统中完善信息提示,增加一线业务人员配置,进一步提高登记备案效率。

他是在第四届中国(宁波)私募投资基金峰会上作上述表示的。洪磊介绍了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情况,直指大量申请机构存在认识误区或基础性治理问题,并详细阐述协会对登记备案工作的主要思路。

认识误区与治理问题普遍存在

自2014年2月协会依法开展登记备案工作以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令人瞩目。洪磊披露,各类私募基金管理总规模由2014年12月末的1.49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11月末的10.83万亿元。

从分布上看,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私募FOF的占比分别为12.4%、46.5%、4.5%和13.4%。

以2016年2月5日《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发布为标志,协会从登记备案源头开始,全面规范展业秩序和信用环境。这段时间以来,协会完成13000余家已登记机构注销工作,登记备案标准进一步明确。

洪磊介绍,今年协会增加了私募登记备案工作人员,并分类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标准化反馈和办结效率要求,但申请与受理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今年私募登记备案热情不减,平均每月新增机构登记申请760家,产品备案申请2520只。

“压力更大的是,有大量申请机构存在各种认识误区或基础性治理问题,尤其突出的是对私募基金的本质认识不清,业务模式不清晰,不知晓或无法执行基本的内部治理、风险控制和利益冲突防范制度,给行业埋下风险隐患。”洪磊直言。

洪磊指出,一些机构对管理人义务职责明显缺乏基本认识和准备,盲目提交申请;一些机构无视甚至故意混淆登记备案与行政许可的本质区别,将登记备案炒作为持牌金融业务,通过“倒壳”“卖壳”谋取投机收益,严重扰乱行业秩序;一些机构从业人员(尤其是高管)的数量及资格资质不符合《基金法》的基本要求,不具备基本的内控制度,显然不具备履行受托义务的专业能力;一些机构充当信贷资金通道,通过单一资产对接或结构化设计等方式发行“名股实债”、“明基实贷”产品,变相保底保收益;一些机构通过股东委派高管等方式直接独资或控股私募子公司,进而通过发行私募产品自融或为关联方提供融资,等等。

“上述种种行为均违背了受托管理的基本要求,将基金资产置于严重的利益冲突风险之中,甚至为利益输送打开了方便之门。”洪磊指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完善管理人和基金的内部治理,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将利益冲突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

不断完善自律规则

洪磊称,协会致力于不断完善包括登记备案、基金募集、基金合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基金服务等在内的自律规则,推动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服务机构正确认识行业本质,共同完善基金治理,保护投资者核心利益。

协会已经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强化内控制度要求,切实防范利益冲突;维护基金的本质,强化专业化经营要求;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等方面。

洪磊强调,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下,私募基金行业治理既不能走变相行政许可、依托国家信用背书的老路,也不能走简单放任、一备了之的歪路。

对于下一阶段工作,洪磊称,协会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基金法要求,推动行业提高治理水平,落实受托义务,通过市场相互制衡防范利益冲突,维护行业基础法则和长远发展利益。近期,协会将发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明确重点事项规范性标准,并在登记备案系统中完善信息提示,增加一线业务人员配置,进一步提高登记备案效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