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组织开展项目库集中清理,对不具备条件,没有规范开展‘两个论证’的项目,特别是不具备公共产品属性、资本金不到位或资本金穿透后不是自有资金、没有建立长期按效付费机制,以及过度依赖政府付费的项目,要予以剔除。”财政部金融司司长王毅日前表示。
PPP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具体举措,自2013年底推行以来,在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PPP的改革实践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掣肘着市场的健康发展。比如,一些项目规范性不强、创新性较弱等问题日益凸显,一些“伪PPP”项目也逐渐浮出水面,导致大量公共服务项目难以落实,影响PPP模式的推广。
“PPP模式能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有效改善民生,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企业发展的多赢目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谭云明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我国PPP发展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有关法律法规、配套措施等仍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调动各方参与PPP的积极性,提高PPP项目运作规范性,防范“伪PPP”搅局,创造政府、社会、企业共赢的发展新局面。
谭云明建议,对于仅涉及建设、无运营内容的纯工程项目,要准确界定,从识别、论证、入库等环节严格把关,不能继续任由其打着PPP的旗号“混淆视听”;对不符合条件的PPP项目要从项目库中坚决清退。
对于未来PPP的发展,王毅表示,在顶层设计上,将立足财政职能,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和理念,实现四个转变:第一,从单纯关注项目落地数量,向关注项目规范性转变。第二,从重视增量项目,向更加重视存量项目转变。第三,从关注短期效益,向关注中长期效益转变。第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好地推动我国企业以PPP模式“走出去”,支持“一带一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