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不是“唐僧肉”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刘丽靓 2018-06-11 16:42:0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6月1日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光伏新政”引发业界关注;6月12日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将施行。在相关政策调整的背后是当前一些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产能严重过剩和政府补贴“不可承受之重”的困境。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在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对其提供扶持和鼓励政策,为产业顺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以光伏产业为例,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在某一阶段实行了补贴政策。但欧债危机爆发后,这些国家迫于巨大的财政压力,纷纷推出一系列削减或停止光伏上网电价补贴的政策。

可见,财政补贴并非“唐僧肉”。对新能源行业的补贴虽然在产业发展初期是必要的,但同时扭曲了价格形成机制,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都不可能无休止地实行补贴。随着产业自身的发展以及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补贴退坡是大势所趋。

首先,补贴所带来的行业弊病日益凸显。不可否认,政府补贴对于推动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早期快速发展确实起到了有效作用。然而,补贴拖欠和补贴“依赖症”已成为困扰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桎梏。补贴发放程序复杂,导致光伏发电补贴拖欠问题严重,平均发放周期为2-3年。而单纯补贴政策刺激,会令不少企业忽视发展投资和技术进步的长期规划,使得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不足,越补越亏的现象并不罕见。从光伏企业来看,很多依靠补贴建成的光伏电站根本无法发电;受补贴退坡政策的影响,2017年多家新能源车企净利润均出现50%以上的下滑和亏损。因此,光伏、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优胜劣汰不可避免,提升新能源企业自主“造血”能力迫在眉睫。

其次,财政补贴的顶层设计应更加科学化。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让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是当前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具体到新能源行业来说,应更体现出对优质企业和先进技术的支持,使补贴侧重研发、生产和后续配套设施领域,使行业最终甩掉“拐棍”真正成长起来;对于芯片、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应加大扶持力度,构建和培育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奖励与补助模式;而对于已经较为成熟或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则应逐步取消甚至全部取消财政补贴。

最后,应鼓励新能源企业多样化融资。如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发行补贴式国债来盘活补贴不到位情况;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偿债债券,从而缓解因为现金流不足造成的企业资金紧张。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